两年过去了,刘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安稳。王文斌渐渐长大,个头高了不少,念书却一点长进也没有。教书先生说他蠢笨如牛,朽木不可雕。刘氏为儿子的前程担忧,十分苦恼。老丫环对刘氏说:“我看少爷不是读书的料,他今年已满十二岁,该出去见见世面了,不如让他跟着我出去学点谋生的本领。”
这两年来刘氏亲眼见老丫环将家中大小事管得井井有条,明白这老妇人以前在王家深藏不露,虽然舍不得儿子,但还是同意了老丫环的建议。刘氏备上充足干粮和丰厚盘缠,老丫环就带着王文斌离开了王家庄。刘氏流着泪将儿子送出门,真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老丫环带王文斌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霸州城外一座大山下。老丫环带文斌上山,进了山上的一间寺庙,庙里有个独臂老和尚。老丫环让王文斌拜老和尚为师,跟他学习武艺。老丫环向老和尚交代一番之后就走了,此后,没了音信,王文斌只得一心一意在山中练武。老和尚对王文斌慈严相济,倾力传授武功。日积月累,王文斌渐渐悟得要领,功夫日深。
三年后,王文斌已经练成一身武功,就要出师了。老丫环突然现身,要把他领走。王文斌提出想回家与母亲相聚,老丫环却说:“我在你娘面前曾夸下海口,要把你培养成文武双全、大富大贵之人。如今,你只学点功夫就想回家,太没志气!你得跟我到外头闯闯!”
王文斌无奈,便跟着老丫环上路,二人辗转来到雄州。进了雄州城,他们在一家客栈住下,以祖孙相称。这天,王文斌早起之后见老丫环迟迟不出房,便去喊她,只听房内传出阵阵呻吟声。
王文斌急忙进门,见老丫环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表情痛苦。王文斌说去找个郎中来,老丫环叫住他说:“这几年,你娘给我的盘缠早已用光,现在咱们身无分文,哪有钱请医生?只怕过两天还会被客栈的老板赶出去,到时候只能露宿街头!我这一把老骨头,带你赶了太多路,吃不消了,又要省吃俭用,这才累病了……”
王文斌不知所措,他如今虽有一身武功,对活计营生却一窍不通。老丫环突然低声说道:“你武功了得,去想办法抢些钱财来,好让你我生活下去。”
王文斌听了一个劲地摇头,说:“师傅传授我武艺时说,练武是为强身健体,不能用于邪门歪道!”
老丫环没话了。过了一会儿,她又说:“那你就出去挣钱!”
王文斌傻了眼:“我除了练武,并没学会其他本事,出去能干什么?”老丫环一瞪眼:“我管你干什么,总之你得给我赚到银子!”王文斌见老丫环蛮横不讲理,虽心里有气,却不好埋怨,从小他便听从母亲告诫,要对老丫环尊敬有加。
王文斌只好出去,在街上漫无目的地瞎逛,忽然看见一处地方人头攒动、十分热闹。他上前打听,原来,雄州最大的钱庄之一——杨氏钱庄正在招伙计。不一会儿,前来应聘的人就排成了一条长龙。王文斌虽心里没底,但也想碰碰运气,便上前排队。
等了好长时间,王文斌才排到门口。可还没等王文斌报上自己的名字,一个伙计跑过来,不由分说地一把揪住王文斌,大喝:“好个大胆贼子,昨日在街上抢银子,今日还敢来应聘!”
伙计这一吼,钱庄的几个保镖就过来扭住王文斌。王文斌大声质问钱庄的人为何对他动粗。
原来,钱庄的伙计昨天送银票到一个客户家,路上遇到飞贼抢走了银票。小伙计哪里追得上飞贼,但却清楚记得那贼左眉上有一颗黑痣,而王文斌左眉上也正有一颗黑痣!
无论王文斌怎样解释,都没人相信他。钱庄的人要把他押去官府,他大喊冤枉,却无济于事。忽然,他喊道:“不要送我去官府,我自会交代,只是银票不在我身上,我是被人要挟才抢银票,此事我要私下说清!”
于是,王文斌被押进杨府,他却迟迟没有“交代”。杨府的人见状,将他五花大绑,对他拳打脚踢,一直折磨他到天黑。大部分人去吃晚饭了,王文斌趁机挣脱绳索,又打倒几个下人,这才逃离杨府。原来,他故意屈服,是不想光天化日被带去官府,因为他心里牵挂着老丫环,自己若白白被冤枉入狱,老丫环就无人照顾,众目睽睽之下他即使身有武功,也不便逃脱。现在趁着夜色,他只想赶快逃回客栈,带老丫环离开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