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烛奇案

儿童资源网

金烛奇案

  半月后,穷书生在亲友资助下凑了一点钱,要娶老婆。鱼二作为邻居,当然该祝贺。黄氏道:“那些大蜡烛放在那里也没什么用,不如拿两支送他。”他们就除了正送的贺礼外,又加上两支大蜡烛,拿去送给书生。

  书生亲友不多,这里又是穷乡僻壤,所以一切仪式从简。新娘迎到草屋,众人主持草草行过大礼,就坐下吃饭。饭后,众人尽皆散去。

  天黑了,书生想起鱼二送的蜡烛,拿来点上。红烛高烧,新婚夫妻进入简陋的洞房。谁知一会儿两根蜡烛却同时灭了,书生又拿火去点,点了几次都没点着。书生奇怪了,点上平时的桐油灯,把蜡烛拿在手里仔细察看。他这才注意到,这蜡烛比一般蜡烛重得多。再看烛芯,已没有了,刚才点着的地方成了一个凹窝。他用指甲往里挖,挖了几下,没看见烛芯,却现出金黄的颜色。他拿来小刀,顺着刮下去,结果现出一根金灿灿沉甸甸的烛芯,少说也有二两重。把另一支蜡烛的蜡刮掉,也得到一根相同的金烛芯。

  小俩口又惊又喜,书生更是动起了脑筋:这蜡烛上的“寿”字,说明这是贺寿用的。这么大的蜡烛,定是官宦或大户人家之物,不说这荒山野岭没有,就是附近的集镇也买不到。更奇怪的是大蜡烛内藏金条,何人费这工夫要干什么呢?鱼二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呢?……哦,那天挑着东西的那些官差在他家借宿,后来听他说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可谁也没看见,莫不是……想到这里,书生心里难以平静,人说新婚之夜,良宵苦短,可他却盼望快快天明。

  第二天一早,他就顺着官道,沿途装着闲聊,打听半月前那天早上,有没有一队挑着担子的官差路过。花了半天时间,跑了五六户人家,结果谁都说没看见。

  这一下书生完全断定:那些官差挑着担子,是进京给哪位高官贺寿;鱼二见财起意,已将那些官差全部谋害。书生又想:看来鱼二还不知道蜡烛中藏有金条,不然,他不会拿来送人,并且蜡烛也绝不止这两支,一定还有。趁他还不知道蜡烛的秘密,我何不再去要几支?等把几根金条卖了,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想到此,书生心花怒放。

  书生来到鱼家,说是表示感谢。聊了一阵,书生起身告辞,装着不经意地提出,还要几支蜡烛去点,以图喜庆。鱼二夫妇不在意,就又给了他两支。

  谁知过了不久,书生又来到鱼家,说是自己的生日,要庆贺,想还要几支蜡烛。鱼二夫妇虽然又拿了两支烛给他,心里却不乐意了:哪有向人家再一再二要东西的道理?黄氏更是起了疑心:书生以前可不是这种人哪!

  书生一走,夫妻俩马上拿起根蜡烛仔细察看,也没看出什么异样,就把蜡烛点着了。这一下终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二人不禁又悔又怕:悔的是,这么贵重的金烛,竟白白送了六支给书生;怕的是,书生很可能已经知道了他们谋财害命的事,日后即便不去报官,也定会得寸进尺地来敲诈。黄氏道:“既然如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他们,永绝后患。”二人密谋,定好了具体办法。

  书生生日的第二天,黄氏来到书生家。说是新娘子过了门,还不熟悉,要请小俩口吃顿饭,今后大家要多走动。书生暗自欢喜,认为鱼二夫妇已经知道了蜡烛的秘密,怕他告发,想来拉拢他。他打下如意算盘:等会儿提出再要些蜡烛,若鱼二不给,就干脆摊牌,要求将那些不义之财拿来分成,否则告官。这也叫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他只顾做自己的美梦,全然没有料到对方已暗藏杀机,做好布置,要取他夫妻性命。试想,穷凶极恶的鱼家夫妇十几个人都敢杀,还在乎再多杀一两个?

  席间,书生因为高兴,开怀畅饮。黄氏也极力劝新娘子多饮几杯。就这样,一杯杯毒酒,把小俩口双双送上了西天。

  鱼二夫妇又跑到书生家,翻箱倒柜,找到了那几根金烛芯。又把书生和新娘子的尸首拖来,放一把火,把草屋和尸首烧了个干净。二人又连夜将所有蜡烛中的金烛芯全部取出,收拾起家中其他值钱之物,第二天弃家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