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赈灾民】
有一年,赵士礽任山西河中府河津县县令,恰遇天灾连连,全县粮食颗粒无收。赵士礽带头捐钱节粮,更动员当地豪绅捐钱捐粮救济灾民,仍是僧多肉少,饿殍不断。
河津县有一大户,有两千担却颗粒不捐。赵士礽知道后,便带着公差四处转告饥民跟他去大户郑老爷家借粮。来到郑府,郑老爷拦门大骂:“你身为一县父母官,不想正当办法为民排忧解难,反而带领饥民向我讨粮闹事,简直岂有此理!”
赵士礽见郑老爷毫无怜悯之心,回头对众饥民说:“我好言相劝无用,你们只好自己去强借了,但要记住是借,来年收成好,是要还的。”说完,让公差在郑府门外摆案,等众饥民冲进郑府劈仓取粮后到案台边一一登记。
见郑府家丁无法阻拦,郑老爷气得咬牙切齿也对其没辙。
虽有大户强借,还是无法解决全县的灾情。赵士礽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起县内的“御前封舂米廪”(即国库粮仓,用于上缴国库),于是立即差人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料他的衙门师爷极力劝阻:“老爷万万使不得呀!这是上缴的皇粮,未经皇上报批,开仓放粮是要杀头的!”
师爷知道劝阻开仓是不可能的,建议老爷暂停放粮,快写奏折,报请皇上开仓。赵士礽厉声道:“本县与京城相距千里,奏折送到,不知何时,你我能等,饥民的命不能等啊!只能先斩后奏了,若然皇上怪罪,我赵士礽一力承当!”
河津县的灾情解决后,赵士礽毅然急赴开封,向皇上请罪。待宋徽宗了解事情缘由,非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念他爱民如子,治县有方,赦免其先斩后奏之罪,加官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