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战役,凯瑟琳,这个从不喜欢宣称自己是女权分子的人赢得了“世界最有权势的女人”的称号,她成了当世的不朽传奇——一位用勇气与政治扳倒美国总统的女人。更重要的是,新闻业得以大放异彩,它对自由与正义的追求赢得了无比的尊敬。
令人惊羡的女企业家
凯瑟琳上任《华盛顿邮报》总裁时,只想守住这份家产,等孩子们长大了再接过手去。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千就是30年,而且企业越办越好。
1963年,《华盛顿邮报》总收入只有840万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闻周刊》和两家电视台。到1993年,凯瑟琳将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之位交给儿子唐纳德时,《华盛顿邮报》已发展成为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有线电视和教育服务企业在内的庞大新闻集团,总收入达到了14亿美元。
凯瑟琳·格雷厄姆是美国第一位名列《财富》500强中的女企业家,1974年,她成为美联社历史上第一位女董事,并任满最高的9年任期。同时,她还出任美国报业出版商协会主席等职。她成功打人属于男性的新闻行业,被国际新闻协会遴选为全球50名新闻精英人物之一。
然而,1975年,凯瑟琳却遭遇了自己最困难的时期——《华盛顿邮报》工人大罢工。当时,为了控制成本,她采取了一连串开源节流措施,然而部分举措却招来印刷业工会的不满。10月份时,印刷厂以至于广告部门工人决定大罢工,罢工者还火烧《华盛顿邮报》印刷厂,导致罢工第一天的报纸无法刊印出版,部分工人还袭击报纸编采人员。
在凯瑟琳的镇定领导下,报社里的记者和编辑没有动摇,继续坚守岗位。然后,凯瑟琳派人自行接洽广告甚至操作印刷机,又用直升机从报馆天台将版样运到邻近州府的印刷厂印刷。经过长达5个月的谈判,工潮终于化解。《华盛顿邮报》安然渡过难关。
《华盛顿邮报》的职员说,他们最喜欢的,是凯瑟琳给予编辑记者的支持与尊重。凯瑟琳改变了美国报业轻视女性的倾向,她曾多次在盛大晚宴后,拒绝与场内女士遇到楼上让男士们在楼下边抽雪茄边谈论世界大事,而是参与其中。她热爱简朴的生活,最喜欢黄昏时分在厨房与朋友一起弄菜肴,当有人替她代劳时,她还会不悦地说:“那是我的工作。”
凯瑟琳改变了《华盛顿邮报》的命运,《华盛顿邮报》也改变了她的一生。那个羞涩、腼腆、胆小的小女孩、丈夫背后的妻子不见了,她越来越坚强、独立、有魅力。她的朋友很多,许多名流如黛安娜、巴菲特、比尔·盖茨都是她的座上客。她不仅能吸引文学和社交界,还能吸引华盛顿的权势人物,许多美国总统都到她家里做过客,小布什夫妇到华盛顿后第一个去的就是她家。凯瑟琳以她的独特魅力和她所拥有的媒体影响力对美国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有人说:“她的影响并不小于一位总统。”
因年事已高,凯瑟琳开始培养儿子接班。1997年,她将《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大权也下放,只保留了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从公司日常事务中抽身之后,她动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自传《个人历史》,这本贯注真情实感的自传,1997年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并于1998年荣获普利策奖。
2001年7月14日,在前往爱达荷州参加一个媒体高级负责人年会时,格雷厄姆不慎在水泥道上摔倒,头部受伤,之后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虽然经过几天的治疗,但是终因摔得很重,不治身亡。
从生前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到逝世后被誉为“华盛顿乃至全美传媒的第一夫人”,凯瑟琳一生地位尊荣、声名显赫。然而造就这位报界“女皇”的力量既不是股海妙策,也不是政坛裙带术,而是“发展于美国、奉献于世界”的新闻专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