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普拉德对每个宜家产品都有严格的标准流程:设计师在接受一个产品任务时,同时被告知这件产品的最终零售价——它通常低于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产品本身还必须符合实用和占用更小空间的原则。设计师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材料、颜色等设计。根据设计草图,采购人员在全球几千家供应商中招商。他们的责任是调查全球哪一个该类产品生产商正处于淡季,并因此得到极低的价格。供应商被要求做的工作不光是生产产品本身,还须提供相应的组装说明和组装工具,为产品贴上印有价格、材料、原产地等详细说明的价签。这些产品通过宜家在全球的12个转运中心统一配送到各个商场。同时,产品的详细说明已随着每年一册的产品目录手册散发到世界各地顾客的手里。
缔造家具王国
自此,宜家在坎普拉德不屈不挠的带领下步步扩张,任何竞争对手都已不能让他却步,相反,瑞典狭小的空间再也装不下坎普拉德的雄心。
20世纪60年代初,坎普拉德跑到了当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波兰寻找低成本家具生产厂家,从而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而到1963年,坎普拉德在挪威奥斯陆开了第一个瑞典以外的分店,然后业务很快发展到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又开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德国家具市场,之后进入加拿大、荷兰。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国和英国市场,并成功地将两个地方开发成了现在第一和第二大市场。现在的宜家在30多个国家开有将近300家店,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家具零售业的龙头老大。
然而,面对杰出的业绩,坎普拉德保持了他一贯低调节俭的风格。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的,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他会开着老式的沃尔沃汽车到处乱转,或坐着公交车去菜场淘廉价蔬菜……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坎普拉德就开始为他的身后事做准备。对他来说,国内过高的遗产税、尚且年幼不能支撑企业发展的三个孩子以及支持未来发展的资金短缺、国内同行的抵制等都使他萌生了移民的想法。于是,他先来到了丹麦。
在丹麦过了4年后,坎普拉德决定将宜家总部迁往荷兰。最后,在1982年,他将企业捐献给了荷兰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而在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坎普拉德自己则移民到了瑞士洛桑一个海拔700英尺的小村子里,过起了半退隐的清闲日子。
不过,在真正退隐之前,他还需要完成最后一件事,那就是解决所有家族企业都会遇到的继承问题。
坎普拉德的第二任妻子给他生下了3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彼得·坎普拉德、约纳斯·坎普拉德和马修斯·坎普拉德。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便将公司的大权移交给了他们。坎普拉德的做法是:将公司资产拆成三份,对儿子们改变公司的行为做出限制,以确保任何子女都无法动摇公司的根基。同时,他也通过考察每个儿子的表现,来最终确定谁成为最后的继承人。
按照坎普拉德的意愿,其长子、38岁的彼得出任宜家发源地——荷兰分公司主席一职,这是宜家集团的核心权力所在;坎普拉德的次子、35岁的约纳斯掌管整个集团的大规模的产品生产;至于最小的儿子、33岁的马修斯,坎普拉德曾暗示,他将可能接宜家现任主席安达斯·莫伯格的班。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这始终只能是一个诱人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