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这样百废待兴的公司做不出点成绩来,到好公司又能做什么?鹿儿岛乡村的爽朗天性拯救了稻盛和夫,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改变自己的灾难心态。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别人闹罢工,他想的却是如何给工厂减少损失。他认为罢工、向公司发泄不满根本就没有意义,就算为发泄不满而罢工,工资也不会涨,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目标研究搞好,并把研究成果投入生产。因此,别人都骂他是“工贼”、“公司的走狗”。
稻盛和夫在这一年就研制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U字形绝缘材料”的新型陶瓷材料,为濒临破产的工厂带来了大量订单,因此他成为新成立的特陶科的生产负责人,而他所领导的特陶科也成为整个公司中唯一盈利的部门。
1956年,日本第一银行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到松风工业调查工作时,惊异于一个死气沉沉的工厂中竟有特陶科这样一支士气高昂的队伍。这位高管还特别请稻盛和夫在酒店里吃饭。在与24岁的稻盛和夫攀谈中,他听到的不仅是未来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还有如何采取措施使人才得到有效利用、增添活力等问题。这位高管兴奋地说:“你有自己的Philosophy(哲学)。”当时,稻盛和夫还不懂英文,Philosophy一词却留在了他的心底。
可以说,在看不到生机和出路的环境里,稻盛撑起了一片天。
一手打造两个世界500强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松风工业的家族政治和混乱管理,年轻气盛的稻盛和夫被没有能力的上司勒令辞职。
实际上,稻盛当时完全没有料到,当他辞职时,包括56岁的松风公司制陶部部长青山政次在内的一大批技术人员和员工也选择了一起离开,并追随他。在青山政次的介绍与帮助下,稻盛和夫从社会名流西枝一江和宫木电子社长等人那里筹得了300万日元,于1959年注册成立了“京都陶瓷”公司,即今天日本京瓷株式会社的前身。
在京瓷成立之初,虽然作为经营者又是技术带头人的稻盛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之后,但仍然没能扭转公司当时惨淡经营甚至近乎破产的危局。情急之下,稻盛只能数次卖血给工人发工资,但还是阻挡不住工人纷纷辞职。不过,令人庆幸的是,处于绝望之中的稻盛并没有最终放弃,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并在一年之后让京瓷开始赢利。
随后,京瓷逐渐拓展到电子零部件加工和通讯设备制造上,并很快成为日本一家综合性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在后来的10多年中,京瓷成功兼并重组了“三田工业”、“塞巴耐托”、“雅西卡”等知名企业,发展成为如今旗下拥有189家公司、业务横跨电子与机械、医疗器械、太阳能技术、机械工具、珠宝应用产品、服务及网络等多个领域、员工逾6万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如果说稻盛和夫的第一次创业充满了无限艰辛的话,那么岁月积累起来的丰富商业经验让他的第二次创业似乎变得顺风顺水。
1984年,日本进行通信改革,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通信领域,敏感的稻盛和夫认为天赐的机遇已经来临。在许多人对当时垄断日本通信市场100多年的国企巨头NTT谈虎色变之时,当时52岁的他力排众议创立了通讯公司DDI,挑战矛头直指NTT。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家并不被人看好的公司,最终发展成了日本的第二大通讯公司—— KDDI。
今天的京瓷株式会社和KDDI已经成为日本人的骄傲,双双跨入了世界500强之列。与此相匹配,稻盛和夫也赢得了日本民众的尊崇和敬爱。在日本,有“经营四圣”的说法,他们分别是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和稻盛和夫。四人之中,唯有稻盛和夫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是年龄最小和至今唯一健在的圣人。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手术后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