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父子

儿童资源网

真假父子

  在一个抽屉底部,李有槐发现了一张照片,是个年轻男子,二十岁左右,想必这就是老人的儿子。

  突然,李有槐觉得这个人有些面熟,他不由得把照片拿到近前仔细观看。看着那双略带笑意的眼睛,李有槐呆住了,怔怔地站在那里,视线穿过照片中年轻男人的瞳孔,一幅画面在他的面前展开——

  狼烟滚滚,翻滚的激流之上,一座残破的木桥摇摇欲坠,上面挤满了逃难的人们。大家你推我挤,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临近。随着“咔咔”的断裂声传来,木桥突然崩塌,不少人坠入江水之中,顿时,哀号声一片。

  “卡!卡!”导演大喊道,“怎么搞的?快救人!”

  这是某个抗战片的拍摄现场,内容是国民党军民溃败逃散的场景。本来,在剧中桥并没有垮塌,但道具组制作的木桥不符合要求,更没有考虑出现意外该如何处理。此刻,剧组人员挤在江边乱作一团,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援。

  李有槐也是群众演员之一,落水之后不幸被急流冲入深水区。一个巨大的漩涡就在李有槐身后不远处,他拼命挣扎,却仍旧离漩涡越来越近。眼看着就要被漩涡吞噬,一个人向他游来,从身上破烂的国民党军服来看,也是一个群众演员。接近李有槐之后,那人猛地推了李有槐一把,那一刻,对方坚毅的眼神瞬间定格在他的脑中。在那人的一推之下,李有槐奋力挣扎,终于摆脱了漩涡,捡了一条命,但上岸后却没再看到那人的影子。

  此次事件导致三人失踪,十多人受了不同程度的伤,但群众演员并不清楚实际情况,因为众人立刻被隔离安抚,简单赔付之后便被遣散。群众演员均是临时招募,大家多不相识,没人细究伤亡到底如何,事情就这样归于沉寂。

  当初,李有槐不知道救自己一命的人是否遇难。后来,李有槐为了生活东奔西讨,这件事也逐渐在记忆中尘封。

  李有槐这样想着:“这眼神错不了,何况老人的儿子也是8年前失去联系的。难道老人的儿子在救我时遇难了?”李有槐庆幸自己将那五千元还给了老人,否则他将造下怎样的罪孽。是怎样的机缘才能让老人和儿子先后两次救了自己,上一次是肉体,这一次是灵魂。自己和老人的相遇又是如此离奇,莫非冥冥之中上天已经注定?

  李有槐顿觉心痛,禁不住哭出声来。“儿子!你怎么了?”老人从外屋走来,关心地问。

  李有槐匆忙放下照片:“爸,没事。我早该回来看你的。”

  “只要回来就好。”老人背过身去,不动声色地将照片收了起来。

  黄树森打来电话,追问事情的进展。李有槐告诉黄树森,自己不回去了,也不想再继续那个营生了。黄树森十分震怒,不仅因为没得到预想的好处,他觉得李有槐的脱离很可能让他陷入危险之中。但李有槐不想对他多作解释。

  现在,李有槐对老人的亲近感已是发自心底,说话也更加随意。有几次,自己明显说漏了嘴,老人却丝毫没有表现出异样,只是点头应和。老人偶尔会说起儿子小时候的事情,李有槐也附和着,仿佛老人正在讲述自己的儿时一般。

  一个清凉的夜晚,老人独自坐在门口。李有槐给老人泡好了茶,也在旁边坐了下来。看着不远处的一棵榆树,李有槐的记忆不由得飞回从前。李有槐对亲生父亲的记忆只残留着几个片段,记得小时候,自己家门前有棵枣树,枣儿未红,李有槐便闹着要吃。父亲说:“等秋天枣红了才可以吃。”

  日升日落,盼了一天又一天,就在天气转凉、枣子微红之际,父亲却死于矿难,后来是否吃到枣子,他已经不记得,但现在却突然生出了对枣子的渴望,难以抑制。

  “爸,我想吃枣子,你说过,到了秋天,我就有枣子吃了。”李有槐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哦?我说过吗?”老人转头问道。

  李有槐吃了一惊,知道自己刚才失神说漏了嘴,连忙改口道:“噢,我说着玩的。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哪里会想吃枣呢?”

  “记起来了,是说过。”老人似乎在回忆,“唉,人老了,记性不行了。”李有槐连忙走过去:“爸,天有点凉,进屋休息吧。”

  听后,老人看了李有槐一眼,脸上露出笑意,转身进了屋。

  第二天,李有槐还在睡梦之中,便听到老人叫他:“小子,起来吃枣子了。”李有槐睁开眼睛,只见床边放着半盆枣子,个个圆润饱满,鲜红欲滴。李有槐吃了一惊,问:“爸,这是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