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个好哥们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儿童资源网

刘备是个好哥们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这个情节并非小说家想当然的杜撰,《三国志·先主传》中亦有记载:“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就这样,刘备在装傻充楞间,骗过了“乱世奸雄”的曹操,可见刘备的奸雄的修养已经远远超出了曹操。

  刘备不仅用这样的手段对付自己的政敌,而且还不时拿出来对付一下自己手下为自己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

  有个歇后语叫“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其出处应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赵子龙长坂坡救主。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赵云在长坂坡杀个三进三出,救出阿斗后,有这样一段记述:“云纵马过桥,行二十余里,见玄德与众人憩于树下。云下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云喘息而言曰:‘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适来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就像歇后语中所说的那样,人们认为刘备这摔孩子的举动,并不是出于真心,只不过是在收买赵云及所有将士们的人心,以使他们更加为自己卖命而已。

  我们不能妄加揣测古人的心思,不过,对于刘备摔孩子的确有收买人心的嫌疑,同时也有出自肺腑的可能。

  刘备早在因张飞醉酒之故被吕不袭破徐州时,就曾对悔恨交加闹着要自杀的张飞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在刘备看来妻子就像一件可随时脱下穿上的衣服,没什么大不了。既然妻子没什么大不了,那么孩子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的确对于像刘备这样的中山靖王之后的大汉皇叔,娶个把妻子找三两个媳妇要成了问题,那才叫笑话。既然找媳妇不是什么问题,再生一群龙子龙孙,也就在情理之中。但是,常言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若找赵云这样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大将,恐怕就不像娶媳妇这样容易了。此其一。其二,为了自己的性命,或为了自己的江山,干出违背人伦的事也不是从刘备才有。刘备的祖宗汉高祖刘邦,就没少干这类事: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将自己的亲生儿女从车上推下来,再比如眼看生身父和结发妻就要被项羽投进油鼎,不仅不急,反而要分一杯羹……与刘邦相比,刘备只不过一小巫而已。

  至于刘备为请诸葛亮加盟,三顾茅庐,君臣鱼水的的典故,早已成了妇孺皆知的千古美谈,更是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绝好证明。

  毋庸讳言,刘备不管是社会地位、家庭背景,还是个人资质都没有曹操和孙权优越。诚如陈寿所说“(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如果想在群雄四起的汉末时期站住脚,不仅要有关羽、张飞能征惯战的武将,更需要有当年辅佐刘邦成就大汉基业的张良、萧何、陈平这样的能够运筹帷幄的文臣。刘备也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当刘备一打探到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的下落,就象溺水的人发现了救命的稻草,迫不及待的“猥自枉屈”,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中,终于感动了这个自命不凡常常以管仲、乐毅自况的卧龙先生。并断言“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其实诸葛亮并没有后世传说,特别是《三国演义》中所讲述的那样,有经天纬地之才,连当年辅佐刘邦成就帝业的,张良、萧何、陈平之属的才能都不具备,其才智就连帮助刘备建立一个偏居于两川的小割据政权,都时时显得捉襟见肘。不过话说回来,刘备的阵营中多了一个诸葛亮,也确实使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闯的刘备,在行动上多了一些战略上的系统性和战术上的目的性。刘备也因之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割据政权。这个割据政权的的建立,诸葛亮功不可殁,也没有枉了刘备的那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