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关于教育
主页:贝克汉姆
本文评级:3级
实名:文世宝
积分:233分
年龄:28
点击:次
学校:陕西中医学院
时间:2014-09-27
小红花朵[点击赠花]
会员组:一级会员
朋友留言说,慢慢地喜欢上我的文章了,她是喜欢我写的内容还是语言亦或二者皆有,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她是很真诚的。当然,这有个时间前提,就是我当了爸爸以后。有朋友说,我当了爸爸以后,人变温柔了;有说我很细腻;甚至说当爸爸后,文采都变好了。我仔细一想,还别说,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啊。哈哈。另外,我还要得瑟地再加两点,我更善解风情了,更热爱这个世界了。
其实,她们自己的说说及心情动态,几乎句句都有孩子的影子。他们抒发的更多是情绪,而我专注于记录情节。情绪就像是头上的头皮屑,只有清理了才能舒坦,情节就像脸皮上的皱纹,是生命的年轮,自然就增添了阅读性。此二者,都是一种情怀,于教育的意义并不大,不管怎样,孩子都在悄然长大。
我的情怀已经让我性情大变。现在我看见蚂蚁,蚯蚓,蜜蜂等等小生命都充满敬畏和关爱,造化神钟秀,我辈不忍欺啊。前不久,岳母问我会杀鸡不,我不假思索地应承说:会!我当然会,上小学的时候,都是村里的屠宰高手,什么青蛙,老鼠,知了,小鸟,蛇,松鼠,兔子等等,统统猎杀过,家禽更不在话下。那天岳母把汤鸡的开水烧好,倒入桶里,就等我动刀。我左手揪住鸡冠和翅膀,右脚踩住鸡腿,固定在地,找到动脉,右手握刀,心里喊“三二一”,可是,下不了手啊,真心下不了手!我尝试再三,还是不行,真心没有勇气了。我不是佛教徒,我也没有那么善良,我也喜欢吃鸡肉,我也懂得“君子远庖厨”的伪哲学,总之,这次我就是下不了手。
我想“奶爸”这个身份,才是最好的解释吧。可能还是太牵强,太做作,太矫情了。我要说,如果不是当爸爸,我不会知道自己竟然能这么温柔,这么多情,这么敏感,这么细腻,这么热爱周围的一切!
一个孩子的生命质量和重量,就好比亚里士多德那个强大的支点,为了呵护他,我有足够勇气接受任何挑战。参与一个孩子的肉体和灵性的茁壮成长,就好像牛顿头上的那个成熟的苹果,藏着万有引力场的骨肉至亲,我甘愿做龚自珍的那片款款深情的落红。
我的大学老师警告我说,疼爱孩子的同时,不要忽略老婆,因为那个女人才是陪伴我走到最后的人。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也明白,爱孩子的母亲,就是最好的爱孩子。可是,可是,可是为什么这里要加个“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要强调,这两种感情真的是不一样的,是没法混为一谈的。对恋人的爱,总有期待相应的补偿与回应,对自己的骨肉,是完全一厢情愿的无私付出啊!最大的需要回应也只是他个人的价值实现,不是要为我做什么的啊?角度根本不同,我甚至要很真诚,很恶心地坦白骨子里的真实想法:老婆是可以换的,孩子是绝对唯一的,不管自己有几个孩子。女人会不会也有这样龌龊的想法?我想是有的,做妈妈的一般都比做爸爸的更要爱孩子,而且老公立马被退居次位,她们毫无掩饰,理直气壮,并引以为傲,母爱是一种传承,真没有什么太值得骄傲的。我要批评的是,她们始终觉得娃娃就是她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从而视为己有,根本不把男人的心血当会事啊。这是把男人推向不负责任的异端之愚昧。
算了,我不是来细究这个无厘头矛盾的,我有更重大的更有意义的问题要讨论,那就是教育。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深不可测且虚无缥缈又刻不容缓。我想尝试一下,展望一下,而已而已。
我们的并不完备的智力,并不饱和的精力,并不丰腴的物力,或许一不小心就培养出一个天才,或许一不小心就培养出一个庸才,或许一不小心就培养出一个恶棍。
做天才的爸爸,有压力,很威风,很辛苦,况且,概率很小。做庸才的爸爸,有压力,很焦虑,很可耻,况且,概率很大。做恶棍的爸爸,有压力,很揪心,很羞耻,况且,概率不小。
总之,处处伴随着压力。一直听人们说,有压力才有动力,现在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恰恰相反,因为有动力才有压力。饲养小生命,是最大的动力,是压力的前提,以后为之动容的一切挑战,如果说是有压力,也是次要的。
普普通通的我们,坚决不允许他成为恶棍,破坏家庭,祸害社会。平平庸庸的我们,压根儿不敢奢望,他有朝一日,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物,从而光宗耀祖。简简单单的我们,更多地希望他具有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健美的性格。
单就这个“简单的希望”,如果能够如愿以偿,我觉得也算是成功的。单就为了这个“希望”,我们都不得不踌躇满志,深谋远虑,勇往直前,希望承受和付出许多,许多。
我不是没有幻想过,你成为天才的可能性。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对伙伴们开玩笑说过:“我不是人才,如果将来能够生出一个天才,那也是了不起的人才啊。”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有道理。天才大致有三种,姚明是生出来的;梅西是培养出来的;陈景润是逼出来。相比之下,本来就概率极小的情况,落到我们头上又微乎到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然而,每当我掏钱买彩票的时候,我都有种地相信,自己有中头彩的可能。造人何尝不是一样?当你还是一团细胞的时候,你母亲提心吊胆,怕你缺胳膊烧腿儿,我则憧憬着天才的峥嵘轩峻。这是自卑与自负的两个极端么?
当我天马行空地幻想着你成为天才的时候,各种莫须有的福利,让我充满快感。可是快感总会很快风吹云散,当重新回到人间,有时还坠入地狱,我总在认真思量,如何避免你成为恶棍,魔鬼,我知道这更切合实际些。这时候,我就回想起我自己的成长史,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哪些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哪些是糟粕的,哪些是无用功,哪些是我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哪些是我排斥反感厌恶的……比如说吧,大人教育我们不能偷东西,开始,一经发现,棍棒伺候。接着警告说,再逮住偷东西,就剁了手脚。之后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父辈们围在一起,叔父说,偷人家果末儿,爆打一顿就算是轻的了。要是偷一些贵重的东西,交给公安局的警察,就要坐牢,牢房里都是铁的,铁板凳上有一些钉子竖着,然后屁股坐上,不许动。父亲附和说,还有当兵的用皮带狠狠地抽打。婶子说,还不给饭吃。大姐说,而且一关就是无数年,除非把牢房坐穿。把我和哥哥差点吓晕,吓呆,反正我是失眠了好久。记得那年我九岁,哥哥快十岁,我们跟着父母去流水街道赶集,后来同大人走散了,我俩也不在乎,一起大摇大摆地瞎逛,逛到二号街道尽头,看到一面铁门,里面四壁密封,抬头看见国徽,恍惚想起什么,不记得是我俩谁叫了一声“警察”,然后,转身,撒腿就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赶集了,很多年后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个小镇上的派出所而已。真正令人刻骨铭心的是,班主任罚站讲台,从此,我意识到,犯错的最大代价是:丢人现眼。就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树立健康而强大的自尊心,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非物质文化财产。
我走到今天,在父辈们看来,是超出他们培养教育期望的,从这个角度讲,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尽管我个人有许多悔憾,那都不重要了。我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我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的超过我们的预期呢?说实话,我毫无信心!以前很鄙视父辈教育我们的种种“可恶伎俩和卑鄙手段”,现在看来,很多是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但那些方法,放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还奏效么?我不知道!我这个携带瓶底般眼镜的”文化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能胜过文盲的父辈么?我不知道!这就是——压力!是因为我们的期望高么?当然不高,健康体魄,稳定收入,快乐生活,而已而已。或许也算是高吧,至少要超过我们呀?
张爱玲就担心孩子不如她自己,宁可不造人。成龙算是个天才,他的儿子房祖名也是个人才,可是二十年里,天才爸爸对人才儿子是不管不问的。当良心发现的时候,永远都是欠疚。但,人家依然是成功人士,人家有钱吸毒啊,并没有玩物丧志啊,没有毁坏家庭,也并非祸害社会吧?可是我们的孩子要是一旦吸毒,肯定前程尽毁,所以绝对是万万不能啊。我们蜗牛怎么跟人家骆驼相提并论?
具体该怎么办呢?不知道啊!说来说去,就是不知道啊。
曾经那么叛逆,那么愤青的我,突然领会到了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精髓:我养儿不见得要防老,但必须要给老子传宗接代啊!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这八零后的父亲,跟七零后,六零后,跟清朝,跟宋朝,跟唐朝,是没有任何新的高见的呀。
我思考的结果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