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圣火——记“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宋芳蓉

中国儿童资源网

高山圣火——记“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宋芳蓉

  1996年9月2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首都十大新闻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揭晓,我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小学校长宋芳蓉名列其中。她既是此次当选者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我市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青年。

  消息传出,五峰沸腾了,宜昌沸腾了,湖北沸腾了。然而,宋芳蓉依然是那样镇定、执着、充满爱心,因为在8年前,她踏进那条山路起,就只是为了帮山里的孩子圆五个希望之梦……

  1996年春节前夕,远远近近的山全部换上了银装。宋芳蓉把30多个学生交给前来接他们回去过寒假的家长,然后拿上几件换洗的衣服,匆匆走出了校门……

  芳蓉心急火燎地赶到宜昌城,她在市教委机关所办的教育书社干杂活,又到大街上的摊点卖福利奖券。寒假过去了,挣得968元钱。她眼眶湿润了:这下可好了,下学期开学,交不起学费的3个学生家长不用发愁了,她再也不用梦里还去东奔西跑了……

  1987年,15岁的宋芳蓉刚初中毕业就被招考为代课教师,从家乡长乐坪镇来到全县最贫穷,离家百余里的后河乡一个叫顶坪的小村,这里的小孩进村小读书,要走30多里山路。20多名适龄儿童,仅有3名上了学,其他全部失学在家,以前这里曾设过教学点,因条件太艰苦,老师呆不住,学校几建几拆,家长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个个忧心忡忡。学校是一栋破旧的土家吊脚楼,楼上一间22平方米的房子,被木板隔成两间;里面是寝室,外面是教室,楼下饲养着猪牛羊。“这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学校?”第一夜,宋芳蓉几乎没有合眼,听着屋外的呼呼风啸和楼下的猪牛羊的吵闹,她只盼天早一点亮,快一点回去。

  “顶坪又来老师了!”顶坪办学的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芳蓉起床时,外面已经站了一群大小不一的孩子,还有跟在他们身后背着桌凳的父母。看着家长和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她没有勇气离开这些家长和孩子!

  芳蓉的教书生涯开始了。她把全校学生编成三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同用一块小黑板。上数学课没有教学用的算盘,芳蓉就把普通算盘竖起来打,没有文体用具,她自掏腰包买来乒乓球拍和球,4张课桌一拼作球台;她向亲友们借来篮球,托人买回一台旧录音机,教学生们打球学音乐。每一堂课,芳蓉要向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交叉授课。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芳蓉报名参加了中师函授。平时。经常自学到深夜,星期天便步行几十里,到其他乡镇学校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有一天晚上,她到后河小学学习后回校,在路上碰到一只大马熊,吓得她几天没安神……

  顶坪山大人稀,与顶坪紧邻的栗子坪、黄粮坪,是另外两个边远山村,为了照顾这两个村更偏远的一些学生上学,上级决定将顶坪单人教学点搬至黄粮坪改为三坪小学,学生增至30多个,有一半寄读。芳蓉更忙了:白天给学生上课做饭、烧水,替他们缝补浆洗。晚上,要照顾学生洗澡,给学生盖被子,定时叫醒尿床的学生。宋芳蓉和孩子们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房里睡觉,每月60元的薪水也是他们共同使用的。

  1990年秋季开学,宋芳蓉发现少了学生雷长艳,她翻山越岭赶到长艳家,才知道长艳父亲刚刚病逝。望着空空的四壁和长艳渴望的眼神,宋芳蓉当即拿出20元作为长艳家的补贴,并决定免收其杂费。学生李顺琴家是特困户,芳蓉又替她交了30元学杂费。学生李春红、李春林、张艳……一道道求助的目光投向宋芳蓉,她总是尽其所能。

  有人作过调查,8年来,宋芳蓉至少从工资和各种劳务收入中挤出4000多元捐献给了她们的学校和那些失学的孩子们。

  工资贴了学生,宋芳蓉只好求助家里。每当节假日休息回校,她就从家里背上满篓蔬菜和粮食。从家里到学校,有车时要走60多里山路,冬天大雪封山,100多里路全靠步行。1992年冬的一个雪天,路上结起牛皮凌,宋芳蓉从县城背粮回校途中,一不小心滚下悬崖,滚出100多米,幸亏一棵小树把她挡住,才被过往的行人救起。由于生活清苦,环境恶劣,工作过度劳累,23岁的宋芳蓉患上了关节炎、风湿等多种疾病。有一次,芳蓉带病给学生们讲课,一下摔倒在讲台上。当她醒来看到从山地里赶到学校的10多个学生家长,都含着眼泪望着她时,既感动又难过。

 1 2 下一页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