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四 马奕铭
没有烈火,成就不了凤凰的永生;
没有酷寒,成就不了梅花的清名;
没有严格的自我约束,成就不了灵魂的完美。
而中庸就是灵魂的烈火,而中庸就是灵魂的酷寒。
仰观历史的星河,有的星明亮却失之轻浮,有的星璀璨却太过短暂,只有那些用“中庸”约束自己的长者却永远的沉重、凝厚,永久地向我们昭示着天地的哲理。
孔子是中庸文化的代表。
他千里求教于老子,体现了对完美知识的渴求,他勤恳忠君,体现了对美德的崇尚,他趋步朝君,体现了谨慎的品性。
可见,没有对中庸文化的彻悟,是成就不了孙子的伟大的。
周敦頣,对中庸文化一脉相承。
在权力冲天时隐居山林,广结士人,谦逊宽容。上忠天子,下察民情,虽身为儒学大家,却仍谦逊地求教于有美好德行的人。并以温和的态度促使高居庙堂的天子懂得天下疾苦。周敦颐最终得以安享天命,美名传世,这不能说没有他时时所遵循的“中庸”之道的功劳。
中庸文化所提倡的谦虚,谨慎,勤恳,宽容可以成就完美的人格。
是谓鬼谷子所言“圣人之在天地之间,其道一也。”
然而,“中庸”却正在被浮华当世中的我们忘却。
抬眼望,满是声色娱乐,灯红酒绿中所谓的人性释放与苏醒。
盲目地自得自满代替了谦逊,心浮气躁代替了谨慎,所谓的复归人性的懒惰代替了清气盎然的勤恳,无聊的,肤浅的狭隘代替了宽容。
人们谓之张扬个性。
殊不知,正如自然界中有宝石与顽石,人的天性也有优劣。
我们应该谦虚地磨练自己的天性,使其最终由顽石变为宝石,而不是任由未经历炼的品格推到浪尖,使其遭受难堪的毁坏。
我曾见有少年作家大骂特骂季羡林老先生。说他写的文章只有清气没有文才。那么我劝这种类型的叛逆者,张扬个性者,谦虚地认真读一读老先生的作品。感受一下先生对文字炉火纯青的驾驭以及对人性的深沉理解。
我曾见有儿童画家刚画了几张画便大张声势,自吹为天才,对所有人的作品都不屑一顾了。那么我劝他多几分勤恳,加深造诣,真正达到高水平。
或许我们不会像凤凰那样涅槃、也不会像梅花那样留得清名于世,但我们用“中庸”来约束自己,一定会使自己的品格更加完美。
中庸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