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班 贾利
从午睡的梦中醒来,用凉水拍了拍脸,眼睛模里模糊看不清,我便走出了门,刚走不远,瞟到了几只“绿鹦”、“红鸽”。哦,原来是我看走了眼,那是几个学生染了头发,要是不太留意的话,还算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我的心却不自觉地颤起来,他们在作秀吗?还是想引起注意?再就是想成为时尚先锋了!
我不禁想到一个可笑的故事,猪在自己的部落受到嘲弄后,为了重树魅力,便来到了象群中间,大家奇怪猪的鼻子为何那样小。猪说:我从前也是长鼻子,听人家说那是贪吃俗气的标志,我便割掉了;看,多俊俏。于是,有一只象便将自己的鼻子割掉了,他想自己便是在象群中间开创时尚之路的第一人;这样,第二只,第三只……全割掉了自己的鼻子,猪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象也便成了猪。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便是变,变得异乎寻常,人人不惜代价想成为有个性的异类:举手投足不愿归入同类。他们怕俗,爱听特异之评,而俗应对新,非异。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渴望出名,他们反常的出了格,愉快地昏了头。然而,成了异类的却是我这类人。
我向来这样,说话被他人认为是无聊的讽刺;人家为漂亮把头发弄成干丝面。人家为潇洒把裤子剪成破烂,人家为装点世界染了头发,人家为出名竟炸北大、清华。对此,我的思维一定得进博物馆了,但博物馆的时尚我又不懂了:抛了曹雪芹的房,换回了姚明的床。我的讽刺也就化为乌有了。
红莺绿鸽飞的满街头,他们身上的香气像屎臭般淹没了我,呛得直喘不上气来。那种感觉如同一个被进行了各种花样的刑法折磨后的囚徒,又被浇了一头冷水,清醒不了却使头更沉重起来。
许多所谓的“时尚”浮现于眼前,我不安分了,如吃饭碰到沙粒,扶案扎了木刺,生活这般无奈。我没有鲁迅的笔杆,也没有尼采的强力意志,但我想要正常的生活环境。
我也喜欢新鲜、欢快,在和煦阳光和健康生命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跳跃,真是良好的调剂,而非发疯。我更喜欢文化和娱乐,那是精神食粮,也是世上不可缺的,世界不可少的。
我们不学卢梭,更不学别里科夫,那样社会前进的车轮便停滞了。没有“异物”的装点一样可以有明朗的季节,取精华,去糟粕,社会会真正时尚起来的。
评点: 22班 贾利
忍俊不禁的寓言故事,耐人寻味的哲理,含蓄凝重的讽刺,形象深刻的比喻,玉润珠圆般的语言,构成了文章的全部精彩,我们震撼于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之中,感到了时尚之外的沉重。然而,“繁华剥尽见淳真”,真正的精彩存在于文章字里行间鲜活的思想。对“变”与“不变”、“同物”与“异类”的哲学思考古人有,今人尚有,唯独作者把它当作自己内心的独白和人生的哲学告白于天下,才是一篇视角独特的随笔。 周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