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高三十六班 王颖哲
一、疑说
猜疑不是妒嫉,但猜疑已经住在妒嫉的隔壁,并且只有一墙之隔。猜疑来自四面八方,但最主要的是从无知之路上走来。无知是猜疑的滋生地。对世界知之甚少的人,最容易产生猜疑,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老吝啬鬼葛朗台。他的家庭生活十分有规律,定量的食物,定量的蜡烛,以及过年给孩子的定量的金币。葛朗台的弟弟在法国巴黎破产自尽,仅剩的一个儿子夏尔•葛朗台怀着美丽的憧憬和无知来到莫索镇他叔叔家度假。欧也妮为之倾倒近乎疯狂,她为了夏尔能够不顾父亲的脾气和性情,她偷了家里的白蜡烛给知道父丧而伤心欲绝的夏尔,她偷用自己的金币给夏尔买回新鲜的鸡蛋,让父亲生气、生疑。
猜疑,是人们生活中的癌细胞,人们因之而失去欢乐,失去鼓舞,失去明媚的阳光。有时,猜疑也可能使你愉悦、过瘾,但那无疑是毒品,愉悦之后是更深的陷阱。葛朗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疑用得淋漓尽致,他用自已狡猾的头脑猜疑自己的亲人,利用猜疑出的结果利用法官一家和克罗旭德•蓬风一家达到赚钱的目的。
我们常说“远离了猜疑也就远离了痛苦和灾难”。葛朗台掌握和运用了猜疑,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是不幸的,更是痛苦的结合体,他是可悲的。
人,应该拒绝猜疑,要把它限制在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让其不能成为生活的乐曲,至多不是一个不协调的音符,一闪而过。
二、命运
世间只有两种人相信命运:一是命运的宠儿;一是命运的奴隶。欧也妮以及她的母亲都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像一只被顽童折磨的蚂蚁那样任人摆布,又有罕见的虔诚,永远地心境平和,但是欧也妮不像她母亲,继承着一丁点其父亲的基因——一点儿叛逆,是为了她爱的人。
欧也妮的母亲有着天性的驯善,使她为奴隶而不思反抗,却从不敢开口要一个铜板,被葛朗台当奴隶使唤的妻子,在生意上是他最合适的挡箭牌。
欧也妮的母亲每天坐在小窗前仔仔细细地缝补着衣裳,拿侬那肥胖的身体也偎在女主人身边缝缝补补,主奴二人做着相同的工作,有着近乎相同的表情,甚至相同的心情和思想,正是这种环境,这种思想葬送了她的心,她的情,她的生活以及她一生的命运也被注定。她没有外出上学,她没有接触学校里新的知识和思想,没有叛逆,没有反抗,像一只温顺的小羊羔被禁锢在深暗的家里,对世界的陌生,不亚于一个白痴,所能学到的仅仅是父亲遗留下来的毫无用处的金币,终于有一个自己愿意为之付出的人,却不知他也一样是一个钱权的奴隶,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善良、美丽的女子却有如此悲惨的命运。但是,贪婪、吝啬的葛朗台却拥有比两个女人安乐的命运,他的命运与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充分地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两个善良的女人是命运的奴隶,而葛朗台却是金钱的奴隶。唉!可悲可叹的奴隶。
如果比较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命运,即主人和奴仆,大人物和老百姓的命运,我觉得后者仿佛更加满足于生活必需品,而前者欲壑难填,由于余裕而更加贫乏。一个贫困纯朴的老百姓不可能做任何坏事来损害别人,一个大人物 不会做好事但可以犯下昭彰的罪行。前者身上是 以天真纯朴的形式表现的粗鲁和直率,后者身上是以彬彬有礼的外表掩盖的狡猾和处世之道。前者没有才智,而后者没有灵魂;前者本质善良但貌不惊人,后者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三、爱情
“对于爱情的渴望”是大哲学家罗素活下去的三原因之一,由此可见,爱情的力量有多么伟大:爱是什么?爱是给予而不索取,爱是回忆又是期待,真正的爱是忘我无私的。
就像欧也妮的爱,留恋于幻想回忆却不能理解生活实际的爱,她固执的等待 着夏尔·葛朗台,耗尽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孤苦伶仃一个人走过严寒酷暑,等待夏尔迟来的信,待终于等到时却令自己伤心、失望。在物欲利益的冲击下,爱情是不堪一击的。因为爱情的相互扶持并不单靠对彼此的感情,还需要事业、理念及彼此的关爱和帮助。人,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理智、情感的动物,夏尔把心偏向了地位而与一个他并不爱的女人结婚,欧也妮把心偏向爱,对夏尔执着的爱情,对父母不违的害怕,对母亲可怜、依恋的爱,欧也妮又成了爱的俘虏。
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过天无情,因此日月恒移,年轻不衰;只是人有情,因此朝生暮灭,渐渐老去。
爱情,它不是虚无的烟云,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雨相伴。世界上你爱他而他不爱你的人根本不值得你爱,但是当局者迷,欧也妮不知道。
四、金钱
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台老头不进教堂,不信上帝,他的上帝就是金钱,除了钱没有别的信仰。他唯一的爱好,唯一的激情就是赚钱。在理财方面,葛朗台有着老虎和巨蟒的本领。他的财产是他动脑筋一笔一笔赚来的,财富就是他的才干、价值、创造力的体现。只要他活着就必须要勾心斗角,把别人的钱“合法地”赚过来。就像临终前教区的本堂神甫来给他做临终傅礼的时候 ,他那双似乎已经没有生气的眼睛,一看见十字架、烛台、银圣水盘,突然又活跃起来。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边,让他亲吻基督,可他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想抓住十字架。这一使劲要了他的命。金钱比生命还贵重,他妻子重病缠身而他却舍不得多花一铜钱。从这里概括了拜金主义者和守财奴普遍的心理习惯和思想误区。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一文也不带进坟墓,除了拥有一种虚伪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而其实是金钱的奴隶。可怜的女儿守着他的财产,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对财富的追求既给社会带来活力,推动了生产的进步,又使人性产生可悲的异化,正是对金钱的贪欲扼杀了人性的正常感情,断送了无数家庭的幸福,酿成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惨剧……
在世上,在人间,山珍海味再好吃也只能吃一肚子,广厦万间,也可能睡地三尺,金钱的多少没有标准,欲壑难平只会使人心理更加不平衡。货币,是一种流通的商品;金钱,仅仅是交换商品的符号。
时间考验爱情也滋养爱情,金钱考验人性也发现人性。
真实就是人的价值,文字便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评语】如此深刻的主题,分析的入木三分,而且列为三大块内容去赏析,真正地突出了人性的价值,揭示了金钱的罪恶。结尾的话语更加有力,深化了本文的主题。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