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欧也妮?葛朗台》

中国儿童资源网

我读《欧也妮?葛朗台》

——钱的诱惑
十五班 白惠婕
 
也许,大家都知道葛朗台老先生很吝啬,但是你知道他到底有多吝啬?到底有多抠门?到底有多小气?那么,且听我给你们讲讲吧!
《欧也妮·葛朗台》这个故事是在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中展开的。它既没有像《新白娘子传奇》那样的传奇色彩,也没有像《红楼梦》那样富丽堂皇,有着豪华的布局,更没有像《格林童话选》中那些耸人听闻的事件。一切所见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它的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小仲马的《茶花女》,不亚于巴金爷爷的《家》。但不同的,只是在其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
这里是一个金钱的世界,有一座金钱砌成的宫殿,和许多为了金钱而奋不顾身的奴隶。无论任何事物、任何人物,都统统由金钱来主宰,由钱来裁决。为了钱,可以不顾自己深爱的人,甚至不顾自己的亲骨肉;而没了钱,连一句话的发言权都没有,甚至做奴隶也得排队等。也是在这个世界里诞生了一个世界上最最吝啬、最最抠门、最最小气、胜过阿巴公的又一大“鬼”——葛朗台老头。
他的性格和阿巴公一样,同样都是贪婪吝啬,但又远远不止是贪婪吝啬。他狡诈,阴险,他多谋又多疑,他大脑发达,他还善于投机取巧,他心狠手辣,他奋不顾身,他老谋深算,他圆滑世故。但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爱钱如命的德性,甚至可以说他要钱不要命,见钱就眼开,丢一个铜币就六亲不认。这位前箍桶匠具备第一带资产阶级者的一切特点,虽没有多少文化,却极精于盘算,极赋有天才的大脑。他的土地经营得法,每笔生意都琢磨得周到细致,从来都不交税款,而且投机事业一次也没有出错,百发百中!每当酒桶市价比酒还贵的时候,他老是有酒桶出售。别人一百法郎可卖掉的酒,他总要涨到二百法郎赚大头,总也是夸夸其谈!正如文中所述:“葛朗台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领。他会蹲在那里,长时间窥视着猎物,然后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进大堆的金币,然后安安静静地躺下,像吃饱的蛇一样,冷酷而不动声色,徐徐消化吃到肚里的东西。”
葛朗台就是这样的爱钱,惜钱,恋钱,想钱,念钱,崇拜钱,信奉钱。也正是因为如此,葛朗台老头有了他自己的密室——钱库,正像索漠城人人都相信葛朗台家里有个宝库,一个贮满金路易的密室。半夜里他瞧着累累的黄金,乐得心花怒放。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身高五尺,矮墩墩的,腿肚子足有十二英寸,髌骨多节突出,宽肩膀,牙齿很白,眼睛表情冷峻,似要择人而噬”的老头。和他那“俗称蛇眼,额头满是横波,但其间还有些显著的凹凸,头发黄中带灰。他鼻尖肥大,上面长着个青筋盘绕的肉瘤,一般人无理由的说那里面装满了鬼点子。”看到了他那双眼中闪耀着黄金所赋予的色彩,闪烁不定,脸上的表情说明他精明、狡猾、故作诚实而又自私自利。从这儿我看见他那张贪婪的、诡秘的脸。“他的全部感情集中于自得其乐地聚敛财富以及他唯一关心的继承人,他那个宝贝独生女欧也妮身上。他的举止,行动以及内心的一切都显示出一种自信,那是生意上一帆风顺所养成的习惯。因此,他虽然外表和善,易于接近,其实性格硬如铜铁。”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葛朗台是如何一个人,巴尔扎克笔下既没有写他的好,也没有直接写他如何圆滑,如何的让人生厌,可是从这里,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大海下的波澜。可见,巴尔扎克的笔功如何。
葛朗台因为有钱,所以叫做富有者,因为富有,所以具有权利、威信。“他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甚至眨眼睛,都会在当地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人像博物学家观察动物的本能一样,认真加以研究,结果从他最琐细的举动中也发现了深邃而难以言传的智慧。”的确,葛朗台是“伟大”的,他虽然万贯家财,然而他却老穿着一身破了又补,补了又破,脏了又洗,洗了又脏的衣服,甚至不让自己的女儿、妻子更新衣。在他看来,穿新衣是一种浪费、奢侈,就像他们吃早饭、午饭及晚饭多吃了一个梨子或一块糖一样,都是在浪费他的金币。即使在糖价低到不能再低,已经赔钱卖的时候,守财奴也不允许多买一块回来放进咖啡里,难怪他们一家人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呀!然而,令人伤心的还是他有那么多钱却没有告诉他唯一放心不下的继承他遗产的女儿——欧也妮。
说起欧也妮,她是悲哀的,痛苦的,幼稚的,无知的,可怜的,失败的,凄惨的,可悲的,可叹的。值得让人心痛的,关怀的,爱护的,保护的,安慰的,庇护的,体贴的。她的心早已碎了,可惜的是她并没有感觉到。她生活在一个无知、欺骗和隐蔽的世界中,她只知道成天地缝补破衣服、破袜子,最多到教堂祈祷几次。也正是这些陪伴着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蓬勃的少年时代;也正因为这样,银行家的太太曾这样背地说道“欧也妮是糊涂虫,缺乏教育,没有嫁妆,毫无特色,只知道缝抹布打发日子”。确实,她的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她并没有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要获得自由,获得自己的东西。是的,她非常敬畏葛朗台。但是,自由和幸福是她自己的,并不能让某一个人给予,也不能被某一个人所占有,她应该自己去给自己寻求生活的真谛!可惜的是她并没有给自己权力,更没有给自己机遇。的确,她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可怜的化身。她是一个痴情者,为了那个不知死活的夏尔,她损坏了二十几年来在父亲心中乖女儿的形象,做了一件在父亲看来是“强盗式”的勾当。就因为这样,欧也妮天天被关在房中闭门思过,就是连母亲的面也不让见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甚至,葛朗台还口出狂言:“不说出真话,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把你送进修道院,”好狠心的父亲。然而就在葛朗台太太在气病的那些日子里,因为遗产之事,葛朗台对她们母女百依百顺,好狡猾的守财奴。然而欧也妮是单纯的、善良的,她为了夏尔吃冷面包,喝凉水,整日闭门思过,她也为母亲的病哭了一场又一场。为了可怜的父亲,没有要本属于自己的财产,但是她没有得到任何人对她的任何关心、爱护。夏尔是一个典型的认钱不认人奴才,正如放飞的燕子是不会回来一样,夏尔一走几年,渐渐地有钱了,也渐渐地淡忘了苦心等他的欧也妮。到最后,欧也妮守着父亲留给她的一千七百万家产,被一个攻围了葛朗台十几年的“猎人”给“抓获”了。然而实际上葛朗台留给她的是没有家庭,没有幸福,没有快乐的后半生。
欧也妮的心是水晶般的,在她的一生中,是白白净净的,然而也是枯裂、干涸的。如水一般清,如水一般淡,她是单纯的。钱对于她来说,既不是一种需要,也不是一种慰藉;既不是一种有用功,也不是一种额外功。在她看来,钱就是钱,是不可以生育和死亡的。正因为如此单纯,所以她并不知道什么叫痛苦,也只是在母亲快要合眼的那一瞬间才感觉到再没有第二个人和她一起度过这凄凉的日子和那坎坷的命运了。是的,欧也妮之所以落到这样的结果,全然都是父亲的钱在作怪。但是她不曾反抗,一直拖到最后,也许,直到死的那一刻为止吧!
在文本中,我们可以全面的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金钱对他们的引诱。作者的天才如果仅仅停留在精神地刻画守财奴的聚敛癖和偏执狂,那他就不是巴尔扎克了。作者以大量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画龙点睛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它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文中的葛朗台精明强干、白手起家的经历一目了然,还塑造了善良纯洁的少女欧也妮的形象和她父亲卑鄙的嘴脸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许就叫做“艺术魅力”吧!
 
【评语】探究金钱至上的人生观,暴露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城堡”关系。笔锋犀利,入木三分。擦亮眼睛重审拜物教的可怜、可悲、可恨!

                                                     杨军芳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