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班 崔宸瑞
仰观茫茫苍穹,俯察浩瀚史海,是什么,让璀璨的文明从远古走到现在?是什么,让类人猿逐渐演变成万物的主宰,是“恒”,是千百次惨痛失败后的坚持,是千百次浊风恶雨中的忍耐,是千百次破除无知的艰难……
恒,是一种坚持。
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就是持之以恒的信念所在啊。古来成大事者,都不乏恒心。
爱迪生,在失败一千多次以后,才找到了可作灯丝的材料;祖冲之,使用简陋的算筹,经过几十年枯燥的计算,才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李时珍,跋山涉水,反复考证,历时二十七年,才编纂了巨著《本草纲目》;马克思,经历了40年的斗争与探索,才写就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结晶《资本论》。这些人,人民只看到他们取得巨大成功后的声誉,却实在难以想象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正是坚持不懈地努力,让这些伟大的前人在默默的奋斗中仍然不忘既定的目标。人们都说:目标催发了前进的动力,然而,又何尝不是一种执着的信念,支持着伟人们抛开路旁美丽的风景斩断道路上丛生的荆棘,才搞到真理的果实。九尺高台,起于累土。
恒,是一种孤独。
屈子云:“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这是高洁的诗人在浑浊的社会中无奈的独白。也是“恒”。
司马迁在惨受腐刑之后,经过艰难的抉择之后,终于选择了生,成就了千古绝唱。郑成功在清朝的威逼利诱之下,仍能坚持反清,受到人们的尊敬;布鲁诺面对罗马教皇的恐吓与威胁,坦然走向鲜花广场,然而,在他鲜血流过的地方,处处蔓延着真理的火种。
对于这些在逆境中挣扎的伟人们,我们有的只是尊敬,对于他们来说,活着是一种孤独。为了活着,他们要忍受周遭的压力,忍受无知的人们的鄙薄。然而,正是追求永恒的信念,让他们的生命超越了纯粹,获得了比死更多的自由。
是啊,人的躯壳不免要化成飞灰,然而这些伟人们苦守着孤独,却超越了生死,忍受着非议,却得到了永生。我想,这一种“恒”比持之以恒更难能可贵,因为他们的灵魂在烈火中升华。
我对恒只有一点浅薄的认识,但是,恒的精神代代相传,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完善小我,要在淤泥中追求高洁,才能实现大我。
[点评]:本文优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题深刻,文章超出一般学生对“恒”的内涵只限于坚持不泄的浅层次的理解,而是在此基础上,深入了一层,体会出“恒”是一种“孤独”,这就使文章的主题不同凡响,翻出新意,因而深刻。二是内容充实,选例繁复,且引用内容精准,体现了本文作者知识积累的深广度,为一般只知道课内不知道课外的学生所难以企及。三是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间分述部分又呈递进结构,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四是语言颇有特点,句式整散结合,多用修辞格,或对偶或排比或比喻,形象生动,又极具音韵美感,有些句子还具有哲理,耐人寻味。
总之,能于指定时间内写出这样的佳作,表明作者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功力。(郝玉宝 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