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班 张楠
恒先生:
您好!久闻您的大名,却一直没有勇气和自信提笔来和您探讨关于“恒”的真谛。今天,有幸被选中参加此次竞赛,心中便有种冲动,于是提笔写下此信,向您求教。
我常常听人说:生与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善与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却未曾听谁解释过有关“永恒”的含义。
生与死,就像是一对双胞胎,有生即有死。生是开始,死是终结,我们就穿梭于这行色匆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无需赞叹生的美好,也无需感叹死的悲哀。佛陀也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亦为真正的人生。所以,恒老先生,您的大名将永记史册,而我今天所言只不过是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理解而已,也许不久以后就会被人推翻。可是无论时光流逝多么快,生与死也将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您认为呢?
俗话说:善恶因果终有报。可是恒老先生,我却不这么认为。在这个行行色色、充满暴力和恐怖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举动,也有自己的空间,可无论什么时间,身在何处,都会有报道称:伤及无辜多少多少。为什么呢?不是说善恶因果终究会有回应吗?难道所说的回应就是指善良的人总是过早地被伤害,过早地到“极乐世界”去修炼吗?我觉得我的内心世界还是公平的公正的,但现在我却无法用公平或是公正来评论现实问题。因为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也因为最终受伤的不是那些可恶之人。所以我对于恶和善的话题保持沉默,就让后人去推究其中的道理,探索其中的真谛吧1
庄子前辈留下的遗书中也有记载关于他对于“永恒和超脱”的诠释。
一个人没有永恒,但可拥有超脱。庄子与世人的不同就在于:他不去追求永恒,而是去探索超脱。他认为:人只有放下一切名利,抛弃一切杂念,才能够做到超脱。超脱是不凡的,一个可以超越永恒生命探索超脱的人,才可谓圣人。圣人之所以为圣,就在于他可以将生命看成一条线段,有始有终,无需对此大费心机,一切顺其自然,而他又可以将超脱看成一条直线,无始无终。且他明白,没有起点和终点的直线会自己变形,延伸出界,必须有人打理、纠正它,才可以让这条直线永远保持直直地延伸,且永不出界。这便是庄子的思想,也正是因为他有这种超于凡人的思想,才奠定了他现在在文学史上思想史上的地位。
我的看法是:在当今社会中,最缺乏的不是有关生命的话题,而是对“永恒”的真正理解,是有关“超脱与永恒”的真谛的理解。所以,晚辈想提个建议给您老人家,您是否可以“重出江湖”,给更多的人传授“永恒”的真谛,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体会有关“恒”——这个深奥难懂的话题呢?祝您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晚辈 ××敬上
××年×月×日
[点评]本文以书信的形式,虚拟了一个恒先生的形象,并假设与之进行有关“恒”的话题的讨论,构思新颖独到。文章针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相应地提出了对“超脱与永恒”的真谛的理解,不落俗套,很有新意。( 赵晋康 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