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班 温慧君
一生只为一瞬,一瞬决定一生。成长路上的所得,感受颇深的莫过于此吧。
不是故作深沉,经历过的,处处可以说明。
一生只为那一瞬,一生的恒只为那一瞬的幸福。历史上的人物事迹比比皆是: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居里夫人的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不同领域里的成就,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瑰宝,闪闪发光的背后,凝聚着怎样的持之以恒。没有恒心,发展史上会存在多少空白?一瞬决定一生,这一瞬耀眼的光芒,足以照亮青史万年。他们,是幸福的。
一生只为那一瞬,一生的恒为了那一一瞬的释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为碌碌无为了而悔恨……保尔的恒心是奇迹般的。他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心中已觉这一生无怨无悔!自己的恒,成就了这本应悲哀时候的释然。临终前的释然,饱含着这一生的恒心。没有恒心,怎么能把一生都坚持下来?一瞬决定一生。这一瞬的释然,让我这学识浅薄的人也感动不已。
一生的坚持,成就了这一瞬的辉煌,影响了整个历史。看来,恒过又是恒。
这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段相对恒定的平安日过后,不知又是怎样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这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罢后,不知盼来的是又一个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看来,恒也并非绝对。
爱迪生可谓发明大家,其持之以恒的精神曾被多少人无数次赞美。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他曾做了1000多次实验。但到了晚年,他人日益骄傲,听不进别人的一丝半点建议或意见,终究晚年成就寥寥。
由此可见,正如上面所述,恒也并非绝对。曾经的恒心,曾经的持之以恒,换来的确实是后世的肯定。但是,一旦失去了这种恒心,这种成就也就不会持续到永远。
恒之事实,史上无数。不仅学术上有持之以恒,这世间的各种情感也是可以恒久不变的。
一曲《高山流水》成为绝唱,友人的逝去,摔琴的壮举,亦成为永恒。朋友已去,这曲有谁还懂?然而,那友谊却是亘古不变的。友谊的恒,史载何其多也——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渭城朝雨中留恋的泪,那长亭古道边苦问回期,那些折尽的驿路杨柳……友谊,一生的追求。
一曲《声声慢》,道尽这世间永恒的爱情;一双红酥手,如何再斟满这杯黄縢酒;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甚实在让人“不思量,自难忘”;化蝶的梁祝,殉情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些真挚的爱情,至今仍在世人口中传唱。爱情,何尝不能成为永恒?一生,只为那份永恒。
母子情深,母爱淡如一杯水,但其深挚可以包容整个大海。那地震发生后,母亲为饥饿的幼儿咬破手指喂血奶;那事故发生后,母亲尽力撑起一小片天空的身躯……没个每个画面都是永恒的。母亲操劳的一生,也只是为了那一瞬,然而,她给你的却是全部的母爱,永恒的母爱。
这友情,爱情,亲情,成就了永恒,不也正是一生只为一瞬,一瞬决定一生?要不,这些世间真情何以永存而不灭?
……
现在,我们这些学子即将面对高考。三年的恒,将在高考那一刻得以最有力的释放,此后的日生路将在高考之后决定。三年,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待,相信那一瞬也会释放的痛快而灿烂。
还是那句话,一生只为一瞬,一瞬决定一生1恒久的事物很多,那亲情,这恒心,没有错过,那结局,终将圆满。
[点评]作者以辨证的手法,翔实的材料,证明了人生的一个真理——“一生只为一瞬,一瞬决定一生”,将“恒”的道理论述的令人折服。文章用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永恒”与“瞬间”的辨证关系的原理。结尾结合自身实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赵晋康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