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场不败的背后

中国儿童资源网

25场不败的背后

  25场比赛,场场取得胜利,上海杨浦区鞍山中学男子初中足球队登上了1995年“新民晚报杯”男子初中组的冠军宝座。到底是什么使他们从1000多支球队中脱颖而出位居榜首的呢?

  动力

  教练孙兆岗说:“孩子们身上有一股动力,他们训练自觉,以苦为甜。”队员田佳庆说得好:“只要人人尽力,国家足球的整体水平提高了,还怕12亿人口中选不出11个人!”

  在队员们的训练本上写着国家队受挫的记录:“5·19小组出线受阻;4·16魂断新西兰;3·12兵败吉隆坡……”把这些难忘的日子记在心中,那么训练时再苦再累也能承受。

  一周四次,每次二三个小时的训练,有时还利用双休日加班加点。下雨天,他们不怕做“落汤鸡”。雨下得实在大了,就干脆“跑楼梯”,五层楼的教学大楼处处回荡着队员们时而轻松时而沉重的脚步声。或者平躺在运动垫上来一百次仰卧起坐。

  锻炼得实在累了,大家就坐到体育室里让孙老师给大家放录像。有欧洲杯足球联赛,也有英国足球俱乐部赛,也有徐根宝训练申花队员的实况资料。他们用眼睛看、用笔记。每次看完录像,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一份收获。

  铁杆中锋

  速度快、拼抢凶狠的中锋队员陆言清,体内装有两根不锈钢骨头,那是他读小学时玩“独轮车”摔伤后装上的。陆言清酷爱足球,特别是他好几次见到我们的国家队未能冲出亚洲,他就踢得更卖力、更来劲。

  在去年的暑期比赛中,鞍山队连克虹口区52中学、南洋中学、天山中学、大连中学时,有些队员不免沾沾自喜、眉飞色舞地谈起进球的过程,陆言清却总是提醒大家:不要念念不忘昨日的辉煌,它往往是前进的包袱,拖得人晕头转向、忘乎所以。今天是今天,一切从零开始!

  他永远忘不了黄校长在校园里拍着他肩头说过的一句话:“踢足球,好比学做人,在足球场上永远是勇往直前,有时回顾、后退也是为了继续冲锋、向前。在生命的旅程中,也是如此……”

  不争春的梅花

  鞍山足球队的身旁时时有一支浩浩荡荡“球迷啦啦队”的支持。上自校长、支部书记,下至预备班的小弟弟小妹妹,还有参赛队员的家长和不参赛同学的家长,个个都是“铁杆球迷”,他们不仅训练时看、学校有比赛时看,就是在外区比赛,球迷们也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球场为球员加油。在去年球队进入决赛阶段时,有些家长还提着盛满冰镇绿豆汤的保温瓶为队员们防暑降温呢!

  鞍山初中足球队队长杨骋的父亲杨晓主为了能让队员们更安心地投入训练,主动地向孙老师提出要当球队的“勤务员”。得到孙老师同意后,这位家长非常高兴。帮队员们送茶、送水、递毛巾、拾球、管衣服,样样都干。球队有比赛任务,杨晓宝必调休到场,协助孙老师报到、填表格,甚至代理抽签分组,真正成了球队的一位“内当家”。每当队员上台领奖时,杨晓宝就远远地站在后面不显眼的地方。队员们戏称杨骋的爸爸是“无名英雄”,是“俏也不争春”的梅花。

  语出惊人

  1996年3月21日晚上10点24分,全体足球队员围在一起看电视。国奥队又输了,大家自然十分伤心,当有个同学谈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时,后卫臧晓维出语惊人:“心理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文化素质的提高。”一个中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真不容易!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