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提中心:
白天出外捉萤火虫,晚上却来囊萤读书,这看来是天下奇谈。捧腹之余,却不能不引以为思。书生为什么会这样?从“不再读书”四字可以看出,那完全是由于乡里人的“赞赏”。这就给我们提出来这么一个问题:“该怎样正确对待赞赏?”
赞赏,是人们对好的人和事的客观褒扬性的评价。对于一个有作为的人,它决不是一剂迷魂药,而应是前进路上的兴奋剂,理当从中吸取力量,受到鼓舞,加倍发奋努力。而不应该像书生那样,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赏,为了一点虚荣,不惜舍本逐末,去干那种叫人笑掉大牙的荒唐事。
古代,有一个人牵了一匹骏马到集市上去卖。一连三个早上,都没有买主过问,那人找到了相马的名家伯乐,要伯乐绕马三周,“环而视之”,点头首肯。结果,还是那匹马,第二天竟一下子涨价十倍,被人抢走了。
①本来无人问津的马被伯乐“环而视之”以后,顿时涨价十倍,为什么伯乐观后的马就如此值钱呢?众人皆知伯乐是相马的专家,认为被他点头首肯的马定是好马,卖马人利用这一点,不仅卖了马,而且获利丰厚。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现象吗?许多商家利用群众盲从盲信的心理,聘请名人做广告搞推销,许多人上当受骗,成为“名人效应”的牺牲品。从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切莫迷信专家名人。
②门庭冷落、无人问津,而后又价格飞涨,成为抢手货。同样一匹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是因为卖主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崇拜名人,迷信名人。是以争相抢购,自愿上当受骗。由此,我们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切莫盲目崇拜名人。
㈢关系类
要素分析+辩明关系+阐明事理
两位鞋匠,/一位做鞋合脚适宜。/另一位则在旧楦上死守,/以为手艺的目的,/不在鞋的适宜,/而是:立场的坚定不移。
分析:脚是制造鞋楦的根据,而鞋楦是制鞋的根据,因为人的脚各不相同,才有不同的鞋楦,制出各不相同的鞋。事物是变化的,那么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以适应客观事物。死守鞋楦的人和“病变而药不变”的庸医、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愚人有什么两样。
入迷与入门
所谓“入迷”就是兴致盎然,执着专注,如痴如醉;所谓“入门”,则指初步摸到了某些规律,得到了门径。入迷不等于入门,然而,入迷可以导致较快入门。可见,入迷是入门的先导,而入门又可为兴致插上科学的翅膀,使之飞向成长的殿堂,两者互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