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作文的选材

儿童资源网

谈谈小学生作文的选材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取材的方法。对于具体作文题目的取材,学生往往取面不取点,取虚不取实,取大不取小,取表不取质,取同不取异等等,写出的作文缺少个性和童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之自能依法取材才是作文取材指导的目的。如:(1)弃虚取实。不写自己不理解的、体会不深的内容,写自己实实在在经历过、看过、想过的、印象深刻的。以"心爱的红领巾"为题作文,不少学生都选取其历史意义和作用等自己不理解的大理论来写,写起来干干巴巴的。有的学生则不这样取材,如有个学生写他刚进一年级时,见别的同学戴着红领巾很好看,回家后便要妈妈去买一条。没想到戴着它去学校,却被同学取笑了,连老师也劝他不要戴,并和他讲清原因。他在羞愧中摘掉红领巾,心中暗暗发誓:这条红领巾总有一天要重新戴上。从此他就向老师要求的条件去努力,终于符合条件重新戴上它了,所以他特别珍惜这条经历曲折的红领巾。这样的材料真实可信,富有童趣,写出来具体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2)以点代面。当作文题所包含的面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时,指导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某一点来写,通过这个典型的"点"来反映面,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如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多数学生习惯上都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去写,这就很难把作文写出新意。有个学生的取材就起到以点代面的效果。他写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老大娘去商店,要售货员给她挑一条最好最贵的毛毯,售货员以为她是买给女儿结婚用的,就为她选两条红色的。没想到居然判断错了,老大娘说是买给自己用的,还说家里没有人缺这个。对此售货员发出感慨说:自己以前总能根据顾客的年龄、身份判断出对方能买什么,为什么而买,顾客很满意,现在不行了。这样取材新颖,收到"窥一斑知全豹"之效。此外还有以小衬大、以反托正、同文异取、同取并用等。

  三、材料典型,文章生动有趣。

  作家魏巍很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作为写作的题材,比如他写得很感人的文章《再见了,亲人!》,就是其中一例。作者为要表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选取了三个代表人物,四件震人心弦的往事来写,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三个代表人物是朝鲜大娘、大嫂、小金花,这是老中少三代人的代表,是全体朝鲜人民的代表。四件震人心弦的往事,第一件事大娘领着全村妇女给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的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而大娘却累得昏了过去。第二件是在敌机轰炸时,大娘首先把志愿军伤员背进防空洞,因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女。第三件是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因而失去了妈妈。第四件是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炮弹炸伤致残。这四件事的的确确表现了中朝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比山高比海深的,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想一想,连自己的生命和亲骨肉的生命都舍得牺牲的人,还有什么不肯无私的奉献出来的呢?文章通过这样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说明:这是怎样的一种亲人呀?文章的中心思想因而非常集中、鲜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