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习作指导: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2.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一. 习作指导
写作是生活的反映,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不仅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写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
1. 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应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写自己平时最熟悉、最关心的东西,这样才能有写头,有话说。作为一个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 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开始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应对所写的内容抱有一定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父母给我们无私的爱;老师给我们的谆谆的教诲,这都令我们感激。同学间的友谊也会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快乐,一次小小的误会还可能令人懊恼不已,这就是情感,把这些都写入作文中去吧,那样你的文章才会感人。
【典型例文】
[例文一]
那次,我真的哭了
我一向觉得自己数学学得不错,可万万没有想到,开学头一次几何考试我的成绩竟是全班倒数第一!
我惊呆了。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下,我羞得不敢抬头;在老师遗憾的目光下,我从心底感到惭愧。我甚至没有勇气再翻开数学书。“倒数第一”像一盆冷水,一把重锤,浇凉了我的热情,敲碎了我的梦。但我没有哭。
我自然不敢把分数告诉爸爸、妈妈,又不敢欺骗他们,只好在他们面前低头不语。
也许爸爸从我异样的沉默中觉察到了什么,他到学校来了。从老师那儿看到了我那倒数第一的试卷。
爸爸找到了我。我们互相注视着,什么也没说。我一时很难说清那注视我的目光中究竟是责备、失望,还是期待。但我又确实从那十分熟悉的目光中体味到他要说的全部的话。
我无法再凝望他那慈祥的目光,慢慢低下了头。“你去学习吧。”爸爸说,“我在这儿等等你们的班主任。”“您到教室坐一会儿吧?”我慢慢抬起头,仍不敢正视他的眼睛。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说:“不去了。”
于是我转身回教室。在转身时,我瞥见他靠着窗户,目光向我射来——似乎又要说什么。我真后悔怎么不再呆一会,再和他说几句话,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
待我写完作业,急急地出来看时,已不见了他的身影,然而我又觉得他好像还站在窗前,还在看着我——目光充满了责备和期望。我走过去摸着爸爸方才靠过的地方自言自语地说:“我真太不争气了。”
我的心像遭了芒刺,痛苦地跳动,思绪像是触了电,麻木地翻转……
我站在窗前,泪眼模糊,但我仍仿佛看到父母终日奔波劳累的倦容,仿佛看到了父母为我能健康成长焦虑的神色,仿佛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皱纹和鬓边的白发,我体会得到他们付出的心血。在他们面前,我根本不能用“疏忽”之类的理由为自己的怠惰和骄傲开脱。
爸爸没有斥责我,却使我更痛苦。我在父亲的慈祥面前不知所措了。我将如何弥补过失、如何报答他呢?我默默地站在那儿,觉得父亲的体温仍包围着我,父亲的目光仍注视着我。顿时,我增加了许多勇气和信心,迈着大步重新走进了教室。
简评:作者笔下的父亲非常平凡,平凡到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质朴和慈祥,但却震撼着“我”的心,融化了“我”心中失望的冷冰,为“我”增添了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作者用简单的语言刻画出了父亲深沉的爱。
参考文题:
1. 那次我真的……(哭、笑、生气、伤心、感动……)
2. 我感受到那份真情
[例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