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入之弥坚”。经过一番探索,我反有些困惑了:美是多么捉摸不定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天电视“新闻联播”前,照例奏国歌,陡然间,一股激情不知从哪儿油然而生。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开始了。国徽,高高悬挂的国徽,国旗,冉冉升起的国旗,红日,光芒万丈的红日……我宛如看见一头东方睡狮,从大梦中醒来,凛然咆哮,世界震惊……同样在红日下,我想到的又是:“红旗比玫瑰美丽得多……”
什么是美,我又得到了崭新的答案:唯有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产生真正的美,完全的美。解放军英模的报告,中国女排重夺桂冠,神州五号飞船遨游太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美,至大至刚的美,不见形体唯见精神的美!
陶渊明在看破官场黑暗后,寄情山水,是一种恬静的美。而在今天,如果不投身于社会改革发展的洪流,不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却关起门来,面壁谈“美”,这本身就是对“美”的嘲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美”之路,对“美”的思考,我才刚开了个头。前程,十分遥远,十二分艰难,需要十五分勇气,但我要勇敢地面对这挑战!
解剖:
本文由玫瑰,小脚、国旗作为触发点,反映了作者对美的特点和本质的思考过程。由对于玫瑰所触发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于美的最初的感性认识,包括对于自然美的种种感性形态的初步感受。由对于小脚所触发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于美的相对性的把握,认识到美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原来认为美的,今天可能成为丑,原来认为丑的,今天可能被认为美,而且美有不足,丑可能有所长,一步步逼近了美的本质。由对于国旗的思考,作者深刻认识到:唯有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产生真正的美,即至大至刚的精神的美,也就是认识到美和真与善,和进步审美理想的密切关系,把对美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作者对美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从形态上看,是从自然美到社会美,再到精神美,是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深度上看,是从感性美到理性美,足从现象美到本质美,或从美的现象到美的本质。这是一个逐步深入或深化的思考过程和认识过程,反映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就成为一种层深论证的形式,即层层深入,掘井即泉,从而把对于美的认识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
3.请以“前人与后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提示:
“前人与后人”是一对关系话题,前与后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差异,更是认识、看法、观念上的差异,写作时应突出其象征意义。
例文:老祖先酿的酒于宁
我曾听过这样一首歌:“老祖先酿的酒/你也喝我也喝他也喝/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有一天老祖先对苍天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有一天老祖先对大地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歌词十分简单,我却分明听出了几分沉重与无奈。
“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曾经,我们的地球是多么荒凉,一如天宇中的其他星球。然而,或许正是因为造化的恩宠,随着亿万年岁月的积淀,我们的世界开始变得充满生机——头顶,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厚实的土地;地壳中,静静孕育着各种丰富的矿藏;原野上,不时掠过串串矫健的身姿……这丰富、美好、充满希望的一切,便是“老祖先”为我们酿造的一碗甘甜、醇厚的美酒。
“老祖先酿的酒,你也喝我也喝他也喝。”是啊,面对如此丰厚的馈赠,子子孙孙自然应该共享。于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大大方方地向“老祖先”摊开了“索取”的手——大面积、低效率地利用矿藏;不考虑后果地过度开采地下水;只顾眼前利益,大量砍伐森林……
“索取”之后,他们似乎也会想起“回报”。但是请看,他们“回报”的又是什么?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