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要怎么写,怎么入手呢?如何审题立意?
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二、找角度。在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
三、联实际。高考作文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
四、立论点。在读懂材料、找出角度、联系现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确立中心论点了。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一步。
五、拟题目。这一点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本来应该作为另一个话题来谈。但是,因为题目与立意关系密切,高考作文题中又有“自拟题目”的要求,所以拟题目应为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
以上所谈,就是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需要说明的是,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这五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综合思维过程。而中心论点则是这个综合思维过程的结晶。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起始阶段,最好是分步指导,分步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母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直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旅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小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旅客角度:“都是无知惹的祸”“别让善意插错枝头”“请尊重自然”
幼龟角度:“别被假相迷了眼”“请擦亮你的眼”“都是‘想当然’惹的祸”“遇事要‘思之’,方‘行之’”
材料作文素材命题二: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对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采取顺向思维的写作思路。顺向思维即顺应材料本身体现的意义来立意,其特点是稳妥。通过晶晶摔断锁骨而分清左右的事(材料中的“面”),由顺向思维我们可得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逆向思维即反用材料立意,另辟蹊径来立意,其特点是新颖。如就材料中的事,我们可以提出“取真知,何须非受挫折”或“不吃一堑也长一智”。
纵向思维是由个别、浅显的内容推广引申到普遍、深刻结论的思维。纵向思维的特点是推理引申,优点是深刻。从晶晶“受挫折而获真知”(个别、浅显)到“吃一堑长一智”(普遍、深刻)运用的就是纵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