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做作
感情应自然地传递给读者,不能做作地主观刻意地抒情,因为那是虚情假意。虚情假意的作文在中考考场上令人作呕。例如写“战胜脆弱”这篇作文,有不少同学写父母双亡,因此陷入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拔,然后又经过努力,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说明“战胜脆弱”的道理。试问一下,事实上有那么多的孤儿吗?这些幼稚的作者无非是为了“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因此才会委屈一下亲人或自己罢了。当然,如果真能得高分,牺牲便不在话下,而事实上这些虚情假意的作文只能被“打入冷宫”。
(2)忌矫情
作文与影视表演不同,影视表演有时可以靠演员和主持人的煽情来增强气氛。比如中央电视台有的主持人善于煽情,倪萍就是其中一位。为了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主持人的煽情往往是恰到好处的,再加上主持人的独特嗓音,观众极易产生情感共鸣。写作文在必要时也可以煽情,但是如果煽情的火候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矫情。下面看一个例子:
那天父亲从外地打工回家,虽然是几个月没见,但我仍旧像往常一样保持沉默。女儿的反常行为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他用和蔼的话语问道:“在学校还习惯吗?”我说还好。接下来便又是一阵沉默。父亲接着说:“这些年来,我对你也许太冷淡了,可这并不代表我不关心你。我想用我的冷淡促使你更加发奋读书,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我想你会做到的,因为你是最棒的女儿。”顿时,一股暖流传遍我的全身,然后又迅速在身体的每个角落回旋。我有点吃惊,吃惊自己的血液还有温度,原来自己并不是一只冷血动物。这股暖流也为我的思维带来了丰富的能量,促使我的大脑正常运转。这时我才有点明白,一直以来,是我自己固执,才把自己的认识封闭在一个黑暗世界,才使我在错误的认识上渐行渐远。(选自《为爱停留》)
这段材料写的是父女对话的情节,很难想象,天天生活在一起的父女会这样用煽情的话语交流。因此说来,这里的煽情也就是矫情。
以上两点是关于忌做的事,下面谈谈要做的事。
(1)要写小事
写小事,用细节去传神,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同学们的学习生涯才十几年,绝大多数同学不可能遇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同学们认为只有“大事”才能打动读者,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打动读者并不在于选材的大小,而关键在于能否引起读者共鸣。所以,我们在选材时就应该重点从身边的小事中去找,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表现深刻的主题照样可以打动读者。再者,身边材料总比不熟的所谓“大材料”熟悉得多,更容易把握。
如果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样写起来会更加有激情,感情也会更加真挚。只有先感动自己的东西,才会感动别人,尤其是讴歌亲情的文章。比如写母爱,我们没必要写“小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我一生下来就被送给别人,是母亲执意的坚持才使我又留在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像这种编故事的做法很难做到无懈可击。反之,如果我们抓住身边的一件普通的小事,用自然的语言把它写出来,也一样令人感动。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唐诗《游子吟》,就是选用了一个母亲为游子缝补衣服的小事,打动了万千读者而流传千古。
此外,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情感的一个有效方法。细节传神,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文学理论。道理不言而喻,因为感情真挚,才会细致观察,因为细致观察,才会有深切的内心感受。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微胖的父亲吃力地爬站台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许多同学都历历在目,因为真情都在这个细节描写中得以体现。
(2)要抒真情
求真是做人的准则,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意思是说要让学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应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只要我们经常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够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