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善于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曹操曾不顾关羽为敌邦之将而施以厚恩。对于谋士们的反对,曹操坦言:“虎勇之将,仁义之将,关云长有大用矣。”华容道解围证明了这一点。信陵君曾不顾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与其交游并以礼相待,他的理由很简单——“侯公,有用。”果然,不久之后的“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证了这一切。
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断“材与非材”的标准应该走向专业化。与其“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了社会价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专业人才。
朋友,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纵然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有用者,即是“材”。愿我们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解剖:本文符合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与结构。首先考生能够准确把握命题的立意,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用者,即是‘材’。‘有用’是衡量‘材’的标准。”其次全文在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的过程中,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今到古,从道理到事例,有条不紊透析事理,最后,作者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归纳出“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了社会价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专业人才”,呼应了前文,进一步深化了主旨。再次,文章所用到的材料,既典型,又贴切;既熟知,又新鲜。
【精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一路跋涉到了阿拉伯地区,那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精明的商人,临别的时候还送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一位商人听说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心动,他想:“大葱的味道不是也很好么!”于是,他就带着满满的两袋大葱来到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同样也没有见过大葱,他们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更好。
当地人更加盛情款待了这个商人,在为商人送行的时候,这里的人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远道而来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决定赠给这位朋友他们最喜爱的东西——两袋大蒜。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两袋大蒜在某些人的心理竟然比黄金重要,可是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心里的价值往往是不一样的,在端正自己态度的同时,多去考虑别人的需要与想法,是得到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