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粘腥的液体从我口中涌出,我想:“天啊,我还不如相信自己,为什么要听一面镜子的话呢?”镜子仿佛洞晓我的想法,答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解剖:这篇微型小说的结构安排可谓匠心独运,尺水兴波。从长相看不成大器的“我”当了一市之长,原因是“‘捡’到了一面镜子”,开头就让人纳闷,这不就是悬念?按“魔镜”的安排去拦车,拦的竟是县长夫人的车,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拦车”的结果是“春风得意,青云直上”,这不令人心花怒放?万事如意的“我”把巨款划到自己的账号上按理该是“更上一层楼”,不料等来的人竟然是反贪局的,这不出人意料?结尾部分“我”本想迁怒于“魔镜”,没曾想“魔镜”一语惊人!真是斗折蛇行、峰回路转、摇曳多姿、跌宕起伏!
【精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看到:在一个美丽的乡村,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看上去只有30来岁,长得很结实。乞丐每天端着一个破碗到村民家中讨饭。
日子稍稍长了,便有人看中他的身材和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以若干工钱。岂料乞丐竟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一个人看到:每天傍晚,某居民新村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里捡垃圾。老人是个驼背,这使得他原本就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为了捡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够不到里面的“宝贝”。
老人每次捡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完全不会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兴奋。
请以“两种贫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贫穷伴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但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精神上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