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理

儿童资源网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理

  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作文中心内容的真实本质。

  在记叙文中,主题句或者概括了一个人真实客观的性格特色,或者刻画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揭示了所论述事物的客观本质。

  主题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和修养的提高,这样的主题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如“他是当代毕昇”。

  主题句再高一层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认识。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个有永恒追求的人。”

  3、主题句的位置

  主题句是作文的核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指导全文。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仅就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主题句位置作一解说是必要的。

  议论文中主题句的位置:标题,一般写出主题句即中心论点这句话;开头,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或写出与主题句相关的论题;中间,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和怎么样,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结论,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写作记叙文时,首先要在构思提纲阶段就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统帅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位置:标题,不少标题就是主题,也有不是主题的,但可能与主题有关;开头,提示或显示主题,一般在开头的后方;中间,在高潮部分,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题;结尾,重复主题。

  由以上认识可知,作文不但要围绕着而且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

  三、如何深化主题“避俗求新”

  1、克服“套板效应”

  考生在临场做话题作文时,主题往往会“不谋而合”,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由于他们年龄、生活范围、所学知识、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大体近似而造成的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的趋同性,这一点限于客观条件很难改变;二是人们所共有的思维方式的“套板效应”(朱光潜语),即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自然而然、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滑向一个同一的模式和套路。

  下面这篇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从苏武牧羊说起,挖掘其深刻内涵并且用极其概括的语言评价了苏武的爱国精神,立意深刻。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才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作者将较丰厚的文史知识和娴熟老到的语言表达相结合,幻化出意蕴无穷和充满美感的文字,充分显示了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崭新的立意,读来令人击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