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感受需要独到的语言来表现。但是学生个性语言往往被共性语言所扼杀。我们以成语为例。贾平凹先生认为成语在产生时自有其妙(强大的概括包容性和简洁的新鲜特征),然而当人们滥用时,成语自然也就成了套语。而且他还说:可惜,我们的学生,或者说我们在学生的时候,那是多么醉心成语啊!华词艳辞以为大气,情泄其尽以为得意。写起春天总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殊不知何和何暖的风日,何明何媚的春光!写起秋天,总是“天高云淡”,“气象万千”殊不知又怎么个高淡的云天,怎么个万千的气象?
基于此他告诉自己的的女儿,要把“成语还原来写。”如他把天高云淡写成“天很高,没有云,没有雾,边一丝儿灰尘也没有,晴晴朗朗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呢?”
成语仅是种种共性之一,我们的学生个性就是被这些约定成俗的共性所淹没。只有独立才能写出个性化语言来。古典文学沉淀深厚的学生可以妙引古诗;性情洒脱的学生可以飘逸调侃;爱好军事的学生可以套用军事术语;音乐发烧友可以仿拟歌词……个人的独立个性是个性语言鲜活的胞衣。
四、模仿才能模范
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独特性是个性化语言的基本特征。好的语言,总是那么和谐、匀称、贴切、自然。客观事物有大小、动静、明暗、软硬、冷暖等各种形态和质的规定性,个性化语言的触角就要渗透进去,揭示其中的底蕴,写出事物本身多形态、多色调的不同特点,这就必须付出无比艰苦的精神劳动。在这些劳动中,模仿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创造性劳动。
语言的清新、自然、质朴、平易等特征都是那些有成就作家的所必然也必须登越的初步台阶,每个人要开辟出自己的道路来,首先必须走别人走过的路,要能成为大师傅,一般都得打打“小工”。很多作家成名前对一些大师的摹仿大概也就是作这种“小工”的练习。贾平凹早年就是如此,他曾经毫不掩饰地承认,他对孙犁、沈从文、蒲松龄等的语言风范都有过揣摩和借鉴。当然也认识到借鉴和模仿并不等于创造,自己不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屁股后边学步。因此,发现、寻找自己独特的切入视角,创造发展前人的语言技巧就成为他的自觉追求。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学生的语言要模范,还须学习贾平凹先模仿,在课内外发现自己喜欢文章加以背诵、仿写,再发展创新,形成自己个性化语言。
结语个性化语言的生成条件还有很多,在众多条件中,笔者只想宣扬并发展福楼拜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我们不论要描写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求,仅找出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福楼拜语)
这些“唯一”词语的选用,由“唯一”的你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