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牢牢抓住。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前两年,我校大门口有位一条腿的爷爷把接送孙子上下学当成他的事业来做;我校即将退休老师胆结石手术后,背部还直不起就来上课;患有心脏病的同学金永健靠师生、社会好心人、政府捐助才得以完成手术,家里十分困难,但在“助残日”这天,他爸爸却拿出20元钱来到学校的捐款现场,以此来表达他对学校师生,对社会好心人的回报;患癫痫的姜益梅同学发病,老师又扛又抱,又是买水又为她打扇……,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非要瞎编,编的结果是千篇一律。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把这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教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公开讲师生都看得见,学生却没感觉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其实,观察生活不需刻意,关键得有心,让他们在写作文需要材料时主动在记忆中去搜索。
为了尽量让学生的生活丰富起来,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钉钮扣比赛、看坝坝电影、试演课本剧等,每次活动下来,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下来。现在的老师责任很大,尤其是安全压力,我们只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要写《春天》的作文了,老师只能拿几根刚发芽的树枝到教室,让孩子们看,对他们说:“同学们,看见没有,春天已经来了。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枝条,写一篇歌颂春天的作文吧。”学生会写得怎样,结果可想而知。春暖花开,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这是让学生观察生活最行之有效的办法。2007年4月,在学校安全干事护送下,我与班主任,在校领导千叮咛万嘱咐中出发。在老师们提心吊胆中,孩子们来到郊外,他们快活像一只只小鸟,不断地传来惊喜:“麻柳树发芽了。”“野花开了。”“快看,河里有人捉田螺。”“哇,油菜花好多呀。”“……”孩子们才真正感受到春天来了。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在他们的笔下诞生。我还鼓励学生多看一些动画片、大风车、新闻等电视节目,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社会多了解一些。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八股文”。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呢?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培养,学校不远的社区大门两旁开满了胭脂花,我就让学生观察胭脂花,并写出观察日记。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一段长长的路,我让学生把自己在路上所见所闻和周围的变化,写进日记,学生有的写路边又新设置了垃圾筒;有的写路边的村民新修了许多小洋楼,学校操场上还设置了篮球场;有的写农村人也买电冰箱、空调了;有的写春天来了,路边的小树吐出了嫩芽,挺直了腰杆……刚开始是有意识的要求,渐渐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作文,肯定会有真情实感。
三、让学生这会筛选使用材料
生活中的事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我们不能都把它拿到作文里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筛选使用。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写作文之前先说。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让学生说符合这个主题的可以用哪些材料,几个学生可以说出几个材料。第三步,让学生大家来选哪些材料可以采用。比如,有一次的作文,要表现母亲节约的主题,让学生说出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主题,有的说我母亲穿我不穿的校服,有的说母亲把洗菜的水存起来冲厕所,有的说我母亲衣服不烂不会买新的,……材料多得用不完,学生自然会想自己的母亲是如何节约的,事例不尽相同。但有个学生说:“我母亲一天只吃两顿饭。”同学们哄堂大笑,说:“这不是节约,是自残。”学生已经学会了筛选材料了。
四、让学生学会把“新八股文”改得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