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选文”式“微写作” “微写作”还可以用来提炼文章,体会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比如《爸爸的花落了》一课,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一则日记,或一篇短文。这篇课文记叙的是英子小学毕业的某一天,在写这个事情的过程中,不断穿插一些事情而而构成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把毕业典礼的有关描写画出来,摘出来,连缀成文就是一则非常好的生活日记。这些内容一旦摘出来,文章的写作技巧也就出来了,那就是“穿插”。接下来再欣赏“插叙”在本文的作用,就会水到渠成,学生就会从写作的角度,深深体会到“穿插”的妙处!正是“穿插”,使这篇文章的内容无比丰盈,同时学生们也会明白,为什么此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落了》,因为爸爸的花贯穿了英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这样,这里的“微写作”的训练就有了一箭数雕的作用。
“拓展延伸”式“微写作” “微写作”还经常出现在课前的导语或课文讲完后的拓展延伸里的。关于导语,老师们常常这样设计:“如果你是老师,要讲某一课,你会给本课设计怎样的导语,试写一写!”这种“微写作”会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做好课前预习。拓展延伸里的“微写作”,有助于学生学习后的思维提升。比如,在学习了《台阶》一课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微写作”:父亲的故事讲完了。父亲是一部书,父亲是一支歌,父亲是一首诗。老师把父亲写成了一首诗,请同学们在诗中再次感悟父亲:
父亲
我的父亲
你喜欢坐在台阶上远望
你喜欢把那烟枪在青石板上敲响
摇来摇去的柳树枝啊
总也摇不散你那专注的目光
我的父亲
你那古铜色的脸
你那黄几几的脚板
你额头上那豆大的露珠
你那从春忙到冬的身影
是儿心中最美的画卷
我的父亲啊
你满挂着的笑容
为什么在九级台阶筑起的鞭炮声中尴尬
我的父亲啊
你的背已经驼了几千年
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
我的父亲
你挺直的腰板为什么担不起一担水
你倔强的头颅为什么埋在膝盖间
我知道你的梦想
三级的台阶到了九级
我的父亲啊
怎么了
——你老了
父亲老了,是沧桑的岁月把父亲变老了,是儿女的成长把父亲催老了。总有一种情深藏在我们的心中,那就是对父亲的爱,今天,请你把对父亲的深情表达出来吧。请你为父亲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父亲的深情……有了老师自己写的诗歌示例,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下边是两位同学的“微写作”内容:
爸爸,从我小的时候,您就很少在家,我眼中的您,是凌晨匆匆出门的背影,是深夜回来的摩托车。爸爸,为了这个家,您太辛苦了,谢谢您
父亲,不知从何时起,您额头上有了深深的皱纹,你两鬓有了苍白的头发,您的双手变得那样粗糙,您的腰板不再笔直——我知道您是为了谁,我知道,您一定是为了谁!
由此看来,有关作文的教学指导可以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里。风吹水动微波起,处处文章处处文,不要总是感叹,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也不要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想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首先老师那里要有风吹来。这风一开始,肯定不会是飓风,它需要先从微风酝酿起,先让学生头脑里有了作文的涟漪,时间久了,心灵和情感的敏感就会养成,思想和写作的技巧也就有了积累,有了这些,一个题目,一段文字才会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这风暴一旦刮起,学生笔下才会汩汩滔滔,波澜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