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的活动,从来没有想跟谁搞竞赛。”李本正说,中国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中国航天活动,始终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按照自己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到现在已成为航天大国,航天活动也发展到了深空探测。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以后,必然要进行进一步的深空探测。
李本正表示,和平利用太空是我国的宗旨,也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家都是要利用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去开发新的资源。
■规划:无人探月分“绕、落、回”
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正在进行的无人月球探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
嫦娥四号任务是嫦娥三号的备份。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计划的时间为2020年前完成。
■回顾
嫦娥一号:传回数据绘制全月图
嫦娥一号任务获得了120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三维月球地形图等成果,并获得了大量原始科学数据。全月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全面、精准度最高的一张月图,不过后来的嫦娥二号将这一精准度的纪录刷新。
我国利用这些数据编制了首幅月球虹湾区域的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首次获得了白天和黑夜的全月球微波图像,提出了月球岩浆洋结晶年龄为39。2亿年和月球东海盆地倾斜撞击成因的新观点。这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嫦娥二号:飞行突破6000万公里
嫦娥二号任务获得了7米分辨率月球三维影像,制作完成了优于1。5米分辨率的虹湾区域影像图,在澄海对峙区发现了月表剩磁所引起的微磁层的存在,进一步测量了月面化学元素,初步对铀、钾、钍、镁、铝、硅、钙等元素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全月球亮温温度分布和月壤特征,完成了四大科学目标。在拓展任务中,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交会探测。
截至目前,嫦娥二号卫星飞行突破6000万公里……预计2014年7月星地距离达到1亿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