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政协会议将于3月3日召开。
据新华社有关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14日12月28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决定草案提请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议审议。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从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开始,每年全国政协均在3月3日、全国人大均在3月5日开幕。
省级地方两会全部闭幕 GDP、抗霾、反腐成热点
(2月13日)报道,按照日程,吉林、广东、海南三省“两会”今将同日闭幕,为2015年全国省级地方两会画上句点。观察各地两会,GDP增速全面减档、治污抗霾、反腐、简政放权等话题突出,人事调整亦较为密集,已有60多名省部级官员履新。
另外,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确定,第十二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于2015年3月3日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召开。
29省份下调GDP增长目标 多地对接国家战略
经济“新常态”之下,地方政府如何规划GDP增长?渐次落幕的省级地方两会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
今年,31个省区市中,只有西藏的目标与去年基本持平,北京等29个省份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
除了增速下调,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各省份大都将GDP增长目标设为一个区间值,而非一个绝对的数字。
分析指出,这是各地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具体表现,不仅有利于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腾出空间,也有利于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淡化GDP,不等于不要发展。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多个省份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等视作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对接这些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即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今年省级地方两会中,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谋划、力争有为成各省份的共同态度。
北京、天津、河北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了部署。北京、河北都将推动该战略写入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且都单独成篇。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望进入实质性突破阶段。
作为中国今年重点实施的又一大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成为沿江11个省市两会上的焦点。这些省市也就此进行了定位和部署,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话题在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降温”。相较去年超20省份表态要申报自贸区,今年仅陕西、甘肃、河南、湖北、辽宁、山东、广西、吉林等8个省份将申报自贸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此前已经获批的广东、天津、福建,则明晰了今年的工作部署。
反腐、治霾、深化改革 不避敏感话题回应社会关切
除了紧抓发展机遇,各地政府也就本地存在的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1月25日,上海市长杨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600余字的篇幅谈到外滩踩踏事件。杨雄在报告中反思事故教训,称事件暴露出上海城市安全工作存在重大疏漏、重大隐患,指出“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我们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履责,全力以赴维护广大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