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一听,心里很高兴,难得世间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为了资助这个少年,吕洞宾使用法术,把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了黄金,并交给了少年。没想到,少年却摇摇手,表示不要这块黄金。
吕洞宾心里更是欢喜欣慰,这少年竟然还是一个不贪恋黄金的君子。“你为什么不要黄金?这足够让你们母子几年不愁衣食了呀!”吕洞宾问。
“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时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后只要我需要钱,手指随意一指,遍地就是黄金。”少年一脸贪鄙。
吕洞宾听了以后,感叹一声,飘然远去。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没有尽头。这个故事,小时候都听过。但送给大学生,别有一番味道。
中国计量学院校长林建忠在今年毕业典礼上讲了一个郑板桥的故事:
“当年郑板桥从江苏兴化老家来到苏州,在城东桃花巷的东头开了画室,而在西头也有一个画室,主人是擅长画梅花的吕子敬。郑板桥到了苏州后只画兰竹、禽鸟、虫鱼,就是不画梅花,有人要他画梅花,他都介绍到西头的吕子敬画室,如此一来吕子敬更加得意,扬言苏州城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话传到郑板桥耳里,郑板桥一笑了之。
三年后,郑板桥离开苏州,临走时大家前来相送,吕子敬也来了。郑板桥当场酣畅淋漓地画了一幅梅花赠与吕子敬。吕子敬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地说道,郑兄之所以不画梅花,原来为的是给小弟我一口饭吃啊,惭愧,惭愧。”
林建忠冀望大学毕业生要“大气”。在有形和无形资源都短缺的社会,对待资源要有一个明智、淡定的姿态。
普通人的故事更能引发共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跟毕业生分享了三段视频,每段视频都是一个故事。其中一个是2012年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更能引发学生们的共鸣。
贵州省遵义市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校长徐德光,卖掉家里的两头猪和粮食,建立了扇子林教学点,用一年时间亲手为孩子们砍出一条上学的路,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学习用的书,用近40年的艰辛努力托起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
孙其信认为,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在多元开放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的信仰。
在今年毕业典礼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也不多不少讲了三个普通人的故事。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卖力,于是主人把后车上的货物挪到前车。后马对前马说:“你辛苦吧,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折磨你。”回家后主人想:“既然只用一匹马就能拉车,我养两匹干什么?”于是把那匹懒马杀了。认真是立身做人的基础,一个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按规矩办,待人接物诚实守信,就能够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反之,将被别人抛弃。
接着,他又讲了这样一则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每天的任务是撞钟,他能按时撞钟;但半年下来寺庙的住持却不太满意,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吗?不响亮吗?”老和尚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的,而我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小和尚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并没有一颗“唤醒众生”的心。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按章办事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事的底线,但要干得出色,还必须用心。
第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木匠要退休,老板让他离开前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没有用心,很快就应付盖好了。落成时老板突然把钥匙交给木匠:“这是给你盖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又惊讶,又羞愧。如果早知道房子是送给自己的,肯定会精心打造。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也就是说要像干自己的事情一样去工作,好人必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