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儿童资源网

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牛郎庙由来的传说

  相传明朝中期,现在的香泉北塘(音:宕)村西面有一个谢家坟,坟旁住着一户姓谢的人家,家中只有一个小男孩,叫谢阿三,生活十分贫苦,自幼失去父母,孤苦伶仃,7、8岁就到人家放牛,村里人都叫他“牛郎”。

  牛郎替人家放牛,从不讲工钱,随便给他多少,他从不嫌弃,主要是为了弄口饭吃吃。他从小聪明、诚实、乐于助人,虽说替人家放牛,放牛回来还替人家做其他事,别人家叫他做的事情,他也总是乐意去做,而且从来不做坏事。他自己虽然贫困,但平时节衣缩食,经常接济有困难的人家,从不求报答。有一天,主人家田里少了黄瓜,便无端怀疑是牛郎偷的,将他臭骂一顿,并把他辞退,不再叫他放牛了。牛郎虽然冤枉,但从为申辩,知情者笑他是“痴鬼”,他却若无其事。

  后来村里少了东西,便都认为是牛郎所偷,他总是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有一年,夏秋之际,天很长时间不下雨,田里干得裂了缝,田里种的东西也都枯萎。突然,在一天夜里,雷电交加,下起了大雨,牛郎在夜里起床,披着蓑衣,戴着凉帽,冒雨到田里,把当地人家稻田埂上缺口全部筑好。天亮后,村里人到田里一看,每块田地都盛满了水,认为是神仙所助,牛郎却默不作声。想到村里人的所作所为,牛郎很是伤心,恨世道太不公正,决心削发到当地的“童兴禅院”做和尚,修道行,精心钻研佛法。

  明万历亥年正月25日,当时做和尚的牛郎,年已古稀且已修道得行,便扎了100多个芦苇花环,放在庵的四周,他烧香上烛,沐浴净身后,端坐庵中间,举火烧环,当即烟雾腾腾,四周的男女老少远远看见一只鹤脚踏祥云,腾空而起,从庵内向空中慢慢上升,向西方飞去,而牛郎亦安然闭上了眼睛。

  牛郎逝死后,有一小孩在地上掘得一铜人,是牛郎的金身,村里人见了,无不感到讶异,当地人认为牛郎已得到成仙。后由陈镒等人筹集资金,一面将牛郎安葬,一面修整寺庙,把牛郎的金身像安放在神牛阿罗汉之南,寺庙也由此更名为“牛郎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