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影评:客观看待

儿童资源网

《小时代》影评:客观看待

  初三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女生,名叫王婷婷,身高一米七三,生活讲究,气质独特,和我们这些小女屌丝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就是她,带来了一种叫《最小说》的杂志。她每月总有几天,要捧着最小说念一些段子给我们听,段子里经常出现诸如“林萧”“顾里”等人名,最常出现的是“唐宛如”。那个时候王婷婷被我们奉为lily女王一般的人物——上至暗恋的心伤、下至脸上长痘痘,都能在她身上找到主心骨。小鱼儿虽然不如南湘的美艳有气质,但是追求者也不少。我姑且算个林萧,平凡二字可以概括。唐宛如就肯定是宋睿那个霸王花了。

  就这样从初三到高二,最小说看了三年,身边的朋友换了两拨,小时代看了两部终于还是弃了。小时代就像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第一眼美女,刚一看觉得和那些湿哒哒的青春校园小清新故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因为它很超前。结果看久了发现这本书就像一本奢侈品普及教程一样,情节都乱来了,毫无意义。

  看了电影不得不佩服郭敬明真的很厉害,能把一本毁三观的小说拍得还挺励志,电影里四个女孩的相互扶持让我都摸一把泪。但其实小说里面才不是这样呢,南湘是个无害的小白兔吗?顾里会脱了鞋在高架上跑吗?宫洺会写小卡片给林萧吗?小说在拼命告诉我们,大都市是个熔炉,把我们全部烤化,而电影里努力居然是可以是梦想成真的。就像那天看到个影评,它说:你可以说小时代拜金奢靡拍得不好,什么都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它三观不正。确实是这样,郭敬明这部电影三观很正,看过的人一般都挑不出骨头来,所以说他真的很会把握普罗大众的心理。

  昨天看到个朋友发个微博说:看天涯小时代影评笑尿了,四娘能把前十篇影评逼得全是差评,真厉害啊哈哈。我知道她没看过小时代,也不会去看,她不过是凑热闹玩儿而已。豆瓣上有个好友挺有意思,那天他发了个广播:我妈说没有查阅过历史就不能说钓鱼岛到底是不是中国的,这是客观;我妈又说了,滚,钓鱼岛就是中国的!这是立场;现在我要说,小时代打一星,这就是立场。我同意,立场和客观可以分立。但如果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那么立场成立吗?或者有意义吗?

  周黎明先生在微博上各种批判小时代哦,那天他说了个大多数郭粉要想过上电影里那种生活,只能去找老东西当小三小四小五,才能实现。当时我就震惊了,这话也太难听了吧,我不是郭粉一听都来气。郭粉们大多数是初中生,看到有人说自己喜欢的作家,喜欢的小说和电影,他们除了愤怒,除了骂人根本毫无抵抗能力,而且他们说的话有人听吗?和加V的学者公知影评人相比,他们的抵抗太薄弱了,他们可能连有逻辑性一点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只能在评论里于事无补地骂傻逼,被屏蔽。这让我想起《少年维特》里面何韵诗唱的:你为何话我常在镜前投诉,温室里长高,从来没能力杀出新血路。榴莲族们顽固伤人,草莓族们只能挣扎着然后被定型,毫无余地。

  其实大人们年长,知识多,认为青春文学只是无病呻吟;郭敬明这样的锋芒毕露的畅销书作家更是如跳梁小丑一般;年纪轻轻的初中生们没道理,是被腐蚀的一代。但是,这些少年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之所以这样迷茫躁动,这个时代的所有都有责任。他们不愿意去了解年轻人,其实年轻人的心思很简单,就像文章开头的四个女生在小时代中找到她们自己,就这么简单。虽然我现在也很不屑那些悲春伤秋的青春啊什么的了,对郭敬明那一套也不感冒,但是我不能否认那些东西是存在过我生命中的,而且在当时来说很合理。周黎明们年少的那个年代可能更加质朴纯真,没有这么多事事儿,但是这毕竟是另一个时代了,这是规律性的东西。

  小时代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硬伤,因为太想还原小说,所以台词和解说生硬带着文艺腔,让人特别不舒服,生害怕杨幂说着说着背过气去。而且,对于没看过小说的人来说肯定会非常跳跃。电影就像电视连续剧的第一集,看了之后说不出讲了个什么故事。第二,郭敬明第一次导片子,拍摄上有瑕疵。电影剪辑也不太好,有些地方专场太突兀了。第三是演员演技和配音问题了,尤其是配音,要了命啊,台湾腔横行。不过hold住姐 郭采洁 雪姨 的表演真是很不错,完全有。杨幂其实也还行,就是不够平凡,不够邻家。第四是逻辑问题,大学生刚开学连教室都没进过,这是个很无语的事情,也可以看出郭敬明对学校教育这回事根本不放在眼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