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影评,因为最近开始看电影方面的书而有所感,首映回来码了近四个小时。文中错误肯定有,但留着后面再改进吧。
恩,算是本人目前为止最“专业”的影评,已经努力在严肃之余写得风趣。但真心说一句:写影评也是需要电影知识的。最后的吐槽纯属赠送,仍然希望大家带着比较严肃的眼光来看这4K多字。
====================================
1. 我当然看过其他人的处女执导作品,但这里只拿影响力比较大而我又看过的某几部作品来做参考比较。粉丝神马的就别说啥“you can you up a”了,因为我不排除某天也跟梁直导一样真up一回。
2. 评价电影的角度有很多,而且每个看过的人都有资格评价电影。我有资格写影评,你们有资格批评我的影评。欢迎良性讨论,其他请滚!
每个人喜欢电影的原因可能很不同,但有这么一些人是因为喜欢和许多人一起坐在熄灯后的影厅内看人家做的梦。看多了,他们便会想问:如果换我来,我会做出一个什么样子的梦?从观众变成导演的例子并不在少数,何况是跟电影有点关系的圈内人呢(尽管郭敬明不是,可作为一个作家,造梦能力应该是接近导演的,后文会详谈)。所以各种前仆后继,完全可以理解。我也不抗拒任何人做导演,只要他先学好“做导演的基本知识”。而这个“基本知识”包括哪些?
我看电影一般喜好从下面几点去看:镜头、剧本设置、剧情节奏、演员演技、服装道具、视觉(特效)、个人风格和立意内涵。(当然每一项还可以再拆分成很多细节,以后有机会再说。)除了镜头和最后两点,其他几项或多或少跟制作组的其他成员有关,比如剧本的最大责任方是编剧、服装道具更考验美指眼光、视觉需要给力的后期公司等等。而最后两点,则比前面的高级许多,属于豆瓣8分电影的分水岭(其实很多7+分的电影也达得到,不过其他方面弱些因此分数被降低)。因此,镜头便成了导演处女作第一个要检验的知识点。
我也是看完《致青春》才发现镜头这么重要的,因为实在是totally a disaster。我们可以来打个比方:把处女执导作品比作考试的话,镜头就是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点。那么,赵薇就像那些平时因为各种原因翘课太多的学生,基本方程式都记不住几个,考前又没临时抱佛脚,到了要交卷时只好硬着头皮随便掰几个字填上去。郭敬明呢,则是仗着(以为)自己聪明,课都不上也不补,考前翻两页书就以为自己都会了,拿到卷子时发现:“咦,题目怎么这么多?”只好把考前看的那两页书上写的东西填空一般塞进去。对比起来,K先生可能也因为事业繁忙没怎么上课,但他对待考试可认真多了。
从《太极侠》的第一段打斗就可以看出K先生对基本镜头的了解和掌握。全片看下来,观众也许找不到什么特别之处,但至少这部电影的镜头是多样的、讲究技巧的并有规划的。它的大部分镜头的构图是正常的,并且在适当的情节安排了正确的运动或视点,某些地方还小玩了一把剪接。比较好的有回顾陈林虎“成长”过程的宣传片,还有1 VS 2的那场格斗开场前。比较差的我记得两处,一是1 VS 2 前段陈林虎被打下擂台,K先生上前说话的情节,雷击力度和《小时代》最后宫洺站起来走到某评委耳边说话然后转身鼓掌那段一个样。还有一处是某打斗最后(忘记是哪一场了)对着镁光灯,左侧演员一拳KO右侧演员。这里我觉得可以把镜头拉到中景,放慢镜头速度,焦点放在远处,逆光把KO动作和喷血镜头拍进去,强调这一击对情节和人物的冲击力。
不过,既然是第一次执导,那么考察镜头知识的得分点K先生基本是踩到及格线了。比较之下,赵薇的镜头则是一场灾难。当时电影看到一半已经受不了,很难想象一个导演系研究生的镜头感能这么差:构图分割混乱、光影配置失调、视角转换生硬、镜头剪接看不到技巧。对比下我上一段做的比喻,我都佩服自己的修辞能力,太到位了。赵薇在镜头上不仅不及格,还是特低的那个分数段。郭敬明的视点和构图则相对好些,做出版的果然不一样,可能也因为他爱自拍爱修图,《小时代》的取景则至少有点摄影感,画面上的人物没出现在奇怪的位置,打光和色调还透着点文艺风。但郭敬明同样是不及格的,因为通片下来只有三板斧——环绕、跟拍长镜头、特写。这部电影还在上映,欢迎没看过的人去验证,也欢迎看过的人来评价。估计他也是买了我手上现在拿着的这本书,考前顾着血拼名牌去了,进考场前正好就翻到这三个知识点,于是用这三个点努力填满了卷子,其他几处有点眼熟的题目就凭考前看偶像剧国产剧的经验和印象随便写点上去。我对赵薇和郭敬明的意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电影镜头入门》是本好书,看完立刻能进阶到K先生的水平,考试及格没问题跌死捏,插图第二版只要19.80人民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