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流传了200多年的《格林童话》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黑童话,其中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场景,比如小姑娘的舌头和眼睛被挖掉;邪恶的继母被塞进装满毒蛇的桶里;国王的女儿被熊撕成碎片,她的母亲则被火烤死;小男孩被切碎然后煮成肉汤给他父亲喝;刀起头落的场景更是比比皆是……但即便如此,《格林童话》中故事的结局也都是美好的。用美国著名童话作家和民俗研究学者杰克·希普斯的话来说——无论如何,这都给了我们孩子面对未知现实的勇气。
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多少都有当时社会的影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这些童话流传至今,都有所改编。“传统的童话都是很美好的,负面的童话让孩子了解世界有时很残酷。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这样的童话作品时,就应该考虑到自己是否准备好接受这样的结果。”叶斌称,这是家长教育价值观的选择。他认为,也许正是因为世界真的不够美好,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读物。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面上还会有面向孩子的安全教育书——教孩子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如何先考虑好自保的措施。
其实,对于传统童话,心理学界也有很多的心理分析,而且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如何分析,童话的共同点都是:善良总是能战胜邪恶。出现这样黑暗结局的黑暗童话,成人应该检讨的是自己。 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