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素材】
福州一中有位姓王的高三男生因为爱吃泡面,被美国名校罗切斯特大学录取了。招生官在录取通知书中写道:在得知你对泡面的狂热以后,辅导员推荐了你,委员会和我都确信你会坚持到底,并且能作为罗切斯特的一员成长得更加强大。 (4月2日《东南快报》)
【热评】
@陈丽斯:吃泡面都吃出一个美利坚大学。孩子,你这么有才爸妈知道吗?我还疯狂爱“穷游”呢,剑桥也考虑一下我呗。
@马丹: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观里,吃泡面肯定是没有资格进入“正规”的知识系统的,甚至可能连业余爱好都算不上,而美国人居然关注到了这点,还鼓励王同学要“更深入地钻研你所热爱的事物”。学霸不好当,还要有个性,学校很注重这一点。
@星界之暖(耒阳网友): 学会各种方程式、各种化学式、各种物理原理,你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学会吃喝玩乐、与人交流、调整心态、面对困难,你能成为一个走向社会的人。一个人首先应该做到后一种人,然后才想着如何做第一种人。如果教育把二者颠倒了,根基就会不稳。
@湘潭市金庭小学 李红: 明明是被名校录取的人刚好喜欢吃泡面,报道却变成了因为好这口才被高校青睐。这条新闻不过是常规与新鲜碰撞出的一段黑色幽默,满足读者猎奇的欲望罢了。
@徐大发:许多人在自己的履历表里填写自己特长,几乎都爱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有人会写“爱吃泡面”这类下里巴人的内容。其实,各类知识都应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就决定了“行行都能出状元”。学业有专攻,只要你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有研究,就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人才。
@刘三姐:吃遍泡面是说明这个学生对于兴趣坚持不懈,招生官由此发现他的这种品质。从我国教育机制里走出来的“成品”,可能不大容易搞懂美国人真正在乎的科研品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