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模拟材料作文30题

儿童资源网

精选高考模拟材料作文30题

  二十二、路与方向几个大学生结伴登山,当他们在无边无际的群山中穿行时,天公不作美,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找不到出山的路。所幸警察和驻军联合搜救,才幸免于难。“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个大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语气中似乎透露出很不服气的神情。“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毫不客气地说,“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并不等于路。方向的尽头你过不去。到头来,还是走不出去。”这时,大学生们一个个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地躺在担架上。

  审题参考:在人生的旅途上,别以为设定了准确的方向就一定能达到目标,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方向再正确,而能力不足也是枉然。比如一辆汽车,方向盘掌握得再正,而油箱里却没有汽油了,目的地还能达到吗?难道你能说我方向没错,达到目标就没问题了吗?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古人云:心有余而力不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三、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审题参考:甲真了不起!他知道一个人该牢记什么,该淡忘什么,所以他活得潇洒。作为一个明智豁达的人应该牢记别人对你的好处,淡忘别人对你的不敬。牢记什么,淡忘什么,往往可以见风节,见品德,见修养。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譬如韩信,一生中纵有诸多不是,但不忘漂母一食之恩,却传为美谈。一个人要做到: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才是真君子的胸怀。宽厚善良而急公好义,热情助人而不图回报,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难啊!

  二十四、选择宽容唐代宗大历二年的一天,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妻子升平公主吵架。冲动的郭暧口出狂言:“你仗你父亲是皇帝,就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正在气头上的升平公主听后如火上浇油,立刻乘车赶回皇宫向父皇告状。唐代宗听了升平公主的哭诉,不但没有为女儿撑腰,反而替郭暧说话:“孩子,你有所不知,你公爹确实是不愿做皇帝,要不是这样的话,李氏的天下早就姓郭了。”郭子仪听说这件事后,气得浑身发抖,立刻命人将郭暧五花大绑,亲自带他到皇帝面前去请罪。代宗皇帝见后,赶忙将郭子仪请到内宫,安慰道:“俗话说,不痴不聋,难做大家庭的老翁。小夫妻俩在闺房里说的气话,你作为国家的重臣怎么能去追究呢?”一场犯上大祸,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烟消云散了。

  审题参考:京剧《打金枝》写的就是这件事,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被唐代宗所宽恕,大事化小,不了了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不仅表现为一种胸怀,而且表现为一种睿智。宽容往往产生宽容,既可以让别人愉悦,也可以让自己快乐。宽容者像充满生气的春风,令人亲近。既可以保住自己的面子,也不会使人难堪。不过,宽容也得有“度”,人不能一味地宽容,否则那将失去原则,失去人的尊严。

  二十五、十足的“书呆子”有个医生总是治不好病人。他的老婆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我看你也读了不少的医书,怎么给人家看病却总也不见好呢?你的医道真的很差劲吗?”听了这话,医生感到很委屈:“不是的,我的医道是很高明的。可是,病人却很差劲,所以治疗不能见效。”他的老婆觉得很奇怪问:“病人怎么个差劲法呀?”医生说:“我是按照医书上写的进行治疗的,可是病人却不按照医书上写的生病。”很显然,这位医生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审题参考: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若不与实践相结合,即使你的理论再多也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处的。这个医生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他从不怪自己,不从主观上去检查原因,而是怨病人不会生病。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这位“书呆子”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其实毛病出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他幡然悔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结合实践,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位好医生。

  二十六、老鼠爱大米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盛有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就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再来半缸大米该是多好啊?”这可能吗?

  审题参考:对于老鼠而言,那半缸米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将其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够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天,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就是那缸“米”,如果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注意学习,一旦知识消耗殆尽,也就只有落伍了;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所有员工的“米”都“吃”完,企业也就该关门了。还有的学生形象地比喻,这半缸米好比父母给我们准备的上半辈子的财富,一旦吃完了,下半辈子还得靠自己,不然后果也会像老鼠那样悲惨。

  二十七、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审题参考: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