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链条

儿童资源网

高考作文素材: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链条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奋不顾身地扑进江中,他们手拉手搭起人梯,救起了两名少年,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三名大学生却被湍急的水流冲入江中,不幸遇难。一位参与救援的学生事后表示,今后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助,还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这个“90后”大学生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团湖北省委授予来自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这个大学生群体“见义勇为先进青年集体”称号,追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链条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这40多名同学都是大一新生,来自广电本科5091班和广电本科5092班。下午2时10分左右,一阵呼救声传来。两个少年从距沙滩约3米的江中小沙丘上失足落水。由于沙丘处于河湾处,两名落水少年被江流冲得直打转,不断起伏,渐渐漂向江中。

  大家向两名少年落水处跑去。李佳隆、徐彬程、张荣波、方招、龚想涛等人先后跳入水中。与此同时,听到呼救声的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19岁的陈及时从河湾下游方向数十米处跃入江中,逆水游向落水少年。情急之下大家来不及脱掉衣物。李佳隆和徐彬程接力将其中的一名落水少年救上附近的一艘渔船。

  沙丘附近的江底地形特殊:距沙丘数米处的江底有一道深达6米的陡坎。下水救人的同学多数没有江中游泳的经历,经过陡坎后,多名同学被江流冲得打转,处境危险。方招和张荣波等人因体力透支而发出呼救,张荣波成功获救,方招则从江面消失。而从河湾对面游过来的陈及时,由于遇到了江面上的漩涡,一下子被卷到水下。

  当几名大学生跳入江中救人时,江边其余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接应被救上来的人,并准备去拉水中的另一名少年。处在人梯前面的本是女同学姜梦淋和孔璇。19岁的男生何东旭冲到人梯最前面,拉着女同学的手,尽力站在水中将身体往前探,想抓住那名落水少年。不料,一脚踏过河底的陡坎,何东旭一下子滑落到深水中,他身后的姜梦淋和孔璇也被带落到水里。这时,远处的3名冬泳队员闻声赶到,救起了落水的两名女生及另一位落水少年。而何东旭却不幸沉入江底。几小时后,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几年前,长江大学就出过在寒江救人不留名的英雄赵传宇,现在又涌现出一个救人的大学生英雄群体。长江大学公共事业专业的大三学生刘正宇表示,虽然有人说比起“80后”,“90后”更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再到这次下水救人,“90后”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任何一代逊色。

  对大学生救人不仅仅需要感动

  连日来,长江大学15名同学结人梯勇救两名落水少年的事迹广为流传。这些英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不仅政府部门给予表彰或追授英雄称号,社会各界还为死难者家属募集了大量捐款。

  三个勇敢而纯洁的孩子舍己救人的义举,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深感动。他们曾经想当电影明星,想当篮球巨星,想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然而,残酷的现实、不期而至的厄运,将这一切如花的梦想都带走了。留下来的,唯有亲人的无限伤痛,同代人的声声叹息。

  可是,当我们回到当时的救人现场——长江边上的宝塔湾,却悲哀地发现,三个大学生之死或许不该发生。

  据报道,三学生殒命的宝塔湾被荆州当地人形容为“美丽的杀手”或“美丽陷阱”,当地宣传部门透露,每年此处因游泳戏水而淹死的人都有五六起,宝塔湾游泳俱乐部称,“仅我们自2003年至今就义务救出游客100多人。”然而,如此险恶之地,除了立一块标志危险的牌子之外,竟无任何技术防护措施,没有现场巡查员和救生员,整个荆州市连一支水上搜救队都没有。三个大学生之死,无疑暴露出当地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缺失。

  更有甚者,就在学生们排成人梯搭救落水者的时候,在两个少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着一艘机械渔船,20米处有一家由水上渔船改装的饭店。尽管有学生给渔船的老板跪下,求他们看能否捞救方招三人,但是他们无动于衷,理由是“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

  “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这样的话听着让人毛骨悚然。是的,难以想通,静静的江水孕育了无数代的文明,然而直至今日,蓝天之下、大江之上,等着打捞尸体的麻木的人们,冷漠得像是船边的竹篙。他们像古代刑场外等待食肉的鹰隼,坚守岗位,又像是给死神放哨。

  这样的情景,难免让人想起生活在电影《纽扣人》里的一群人,他们以掩盖凶杀现场、毁尸灭迹为业,他们的口头禅是“活人不关我们的事。”仿佛世界就是这样分工,这里没有善恶,只有利益,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土崩瓦解。

  然而,联想到当下拜金主义流行,不同程度的道德沦丧以及种种社会不公正,此时此刻,我们又不能将这种麻木不仁完全归咎于袖手旁观者铁石心肠。人们不会忘记,几年前南京“彭宇案”发生后,有人立即得出一个结论———“看到老人倒地不要去扶”。同样,就在最近,当上海的几起“钓鱼执法”案陆续曝光后,许多人开始学乖———“本车拒绝搭载救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就在上述溺水案中,即使是参与救助的人不也在感慨,“现在救人能捞一句谢谢就不错了。”

  几个孩子掉到水里,大家肉眼可见。值得发问的是:经年累月间,同样落水的是不是还有我们的正直与善良?我们朴素的同情心,是不是也需要打捞?英雄的大学生们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他们的精神也应该能触动那些依然麻木的心灵吧?而显然,对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而言,对善的弘扬更是一套恒久的系统工程,既关系到政府行为与社会关往,同样关系到这个时代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

  所幸这个社会,无论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还是有许多人,循着人类善良的本性而活。10月28日,上万名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悼念,表达各自对几个孩子的深深怀念和敬意。几个勇敢而纯洁的孩子,生前不为人知,死后广为流传,它让我们悼念,让我们学着尊重正直与善良。

  寂静的秋天,逝者已矣。我们悼念并赞美这些孩子,并非要鼓励牺牲,而是要借此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牺牲,不让无辜者被动地成为英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