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人们的灵魂被物质利益所驱使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并继承格瓦拉的真正的精神呢我想,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格瓦拉:以纪念的名义将你遗忘
我就是切·格瓦拉。”1967年10月8日,玻利维亚,格瓦拉对着准备俘虏他的敌人这样说道。第二天,格瓦拉被玻政府军执行枪决,身中九弹。随后,格瓦拉牺牲的消息传遍整个世界。
最近,一本据称是切·格瓦拉绝命诗抄的书,在墨西哥出版。传记作家泰沃说,格瓦拉生命最后时刻,经常爬到树上去抄诗。“他被抓住的时候,当兵的搜查了背包,发现两个笔记本:一个记着与哈瓦那联络的密电码,还有就是这个绿本子”。
格瓦拉的故事,总是以一种煽情的方式演绎,又充满矛盾。出身于丰衣足食的中产阶级家庭,却依然投身于解放贫民的战斗中;一个天生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后来却以一本教科书般的《游击战》流传后世;一个阿根廷人,却参加了解放古巴的革命战争,最终成为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之一;在事业和声望处于人生顶峰的时候,他却突然选择“出走”;喜欢抽雪茄烟、打高尔夫球、佩戴劳力士手表,这些“奢侈的爱好”,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的包含些许清教徒主义成分的经济政策,看起来是那样的对立。
40年后,切·格瓦拉已不是一个人。他头戴贝雷帽、嘴叼雪茄烟的形象,已成为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符号,它出现在T恤衫、打火机、酒瓶子、艺术作品、流行海报和拳王泰森的肚子上。“死后,他成为第三世界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这位战士以一种以卵击石、视死如归的气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乌托邦战士。”———一本刚出版的名为《切语录》的书这样评价。书中说,“切,就是革命、乌托邦和青春的同义词”。
但真正可怕的是,当现代人被切·格瓦拉的传奇性折服的同时,已经懒得探究其真实性了。不断重复的纪念活动本身,成为一个被抽空的仪式,其实是用来去遗忘的———很多人知道他如何死去,但没人懂得他为何去死。
切·格瓦拉:一个战士倒下一个偶像诞生
40年前的10月9日,拉美游击战术的理论家、1956年至1959年古巴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切·格瓦拉在训练玻利维亚游击队时因伤被俘遇害,年仅39岁。
如今,切·格瓦拉牺牲整四十周年,由古巴发起,阿根廷、智利及他的牺牲地玻利维亚等拉丁美洲国家从上周末开始共同展开全球性纪念活动。
“切”(Che)是一个西班牙语的感叹词,类似于汉语中的“喂”、“喔”等。1953年,格瓦拉抵达左翼主导的危地马拉,在那里得到了绰号“切”(Che),从此,这个名字成为某种影响历史与潮流精神的代名词,与革命、乌托邦和青春同义。
拥有这个名字的革命者是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1959年他追随卡斯特罗解放了古巴,1965年他离开这个曾让他找到革命理想的地方,到其他国家继续策动想象中的革命。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1967年10月9日,在玻利维亚被他终生反对的敌人杀害。这位战士以一种激进的游击战,一种以卵击石、视死如归的气概,成为红色世界最特立独行的自由冒险家,成为当代最伟大的乌托邦战士。
四十年来,切·格瓦拉的影子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在每年10月8日这一天,总有青年学生和各种人物来到寂静的伊格拉村,为英雄点燃一支守夜的蜡烛,献上一束朴素的鲜花。
在阿根廷小镇追寻格瓦拉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西约700多公里的山区,有个名叫阿尔塔格拉西亚的小镇。很难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与闻名世界的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有着不解之缘。
由于日照充沛、空气清新,小镇是哮喘病人疗养的好地方。正是这个原因,从小就受哮喘病困扰的格瓦拉在此度过了十余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格瓦拉一生天马行空,长大后就从未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过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