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车上,导游说,离乾陵10公里外向这里眺望,就好象是一位丰满美丽的女子,裸着身子,静卧大地,仰望长空。她的头,就是乾陵。广袤秦川大地上,袒陈裸躯、尽展娇媚,除了她,天下谁还有如此胆魄和胸襟?既能敞开胸怀,质问于天、无愧于天,立一个无字的碑又有何妨?!
无字即有字,无字胜有字。无字碑,一个女人奇特、奇绝、奇美一生的精彩诠释和写照。
回望乾陵,你会觉得一个极致的女人在向你微笑。
武则天,一个让人千年感叹的女人,一个魅力穿越千年时空依然的女人。
武则天——日月当空
用键盘敲下“wzt”这组代码的时候,字库里自然地跳出“武则天”三个字。我想,对武则天来说,这个应该是最好的礼敬之一了。在我的经验里,毛公与邓公都没享受过这份待遇。而这个数字世界里的认可,与她自己立的无字碑交相辉映。而且,这种认可,在我看来,实际上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武则天是跨越时空的,她不因记录方式的改变而被人过滤。
武则天就是武则天,那块无字胜有声的碑石的身后的涵义不言而喻,不说绝后,我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女皇帝。说她空前,是因为她的女皇帝的取得,不是在母系社会下那种族长式的公推公选,不是那种以体力或者辈分当资本的原始作业,她凭借的,完全是她的高明政治手腕和超绝的能力。而且,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观照,这个皇帝还能被称为绝后。在她身后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女人做到顶的是慈禧太后,而后者无论再怎么横行挂帘子,却始终需要一个傀儡男性皇帝护身,一直只敢挂一个太后的名。
这样的云雾缠绕,在武则天曾经有过,但是,明显的,武则天的表现要决绝一些,而且,她的手段要比慈禧更让人尊敬,她还在当皇后时就代替皇帝临朝,同称“二圣”,她的手腕、她的成功首先是建立在别人敬服、依赖的基础上的,在母仪天下后,她经过的是明谋,是居在庙堂之高的长袖善舞,是在朝廷之上的张经把纬。就其用人来说,时人将其文治武功形容为“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这个大概是无字碑那个天书里的一层意思。
这里面其实是个自然交接也让人心服口服的过程,虽然在别人眼里这个过程是颠覆了他们以往的经验和规矩的。而慈禧,一定要等咸丰皇帝驾崩成为太后后几经迂回转折才得手,还要先在俯仰慈安太后的鼻息,并在几番冲抵慈安的戒心之后以自己的儿子做代价之后才摘到那想望了多少年的果子。
即便如此,慈禧仍然没能取得武则天那样不俗的业绩。她依然得延续清家王朝所延续的传统,得打皇太极的正统旗号,那个帘子既成就了她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同时成为她永远的遮羞布,她面前总是垂挂着那一栏黄黄的帘子,神经兮兮的。她永远也没有勇气撕破这一层布,在皇帝的正统面前,《无间道》里评价一般人的“人改变不了事情,而事情可以改变人”的话在慈禧身上是适用的,她只是把自己打入了后宫政治里的无间地狱而不知往返,她把自己深埋在那个层峦叠嶂不知有几重深的后殿里,在里面翻江倒海,却很难探知外部世界的变化。她搞的洋务运动也成了半截子,无头无尾,前瞻后顾的,最后苦心经营起来的北洋舰队却全军覆没。她甚至害怕光绪在她死后把她的东西推倒重来,在知道自己即将辞世的时候竟然毒死光绪,还是冲不破后宫出身所带来的个人悲剧。
慈禧动不了清家王朝的筋骨,她只是借势走上了她个人的颠峰,即便后来清朝的溃灭也不是她的错,那是她改变不了的事情,她最终被人骂为“不合时宜”。慈禧终于顺手成为气喘咻咻的清朝的终结者。她一死,缠绕在她周围的那股清朝气势终于风流云散,全线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