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
19、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种的改变。
环境因素的改变。
信息系统的破坏。
20、国际公约禁用的是那些有机污染物?
8种有机氯杀虫剂: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滴滴涕。两种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此外,公约还禁用了由燃烧和工业加工带来的二恶英类物质:多氯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
21、绿色社区应符合什么环保要求?(6条以上)
答:1、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无冒黑烟现象;
2、各类噪声符合噪声达标区要求,无扰民的加工点和娱乐场,杜绝商店使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
3、有效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水,流动摊点整洁有序;
4、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
5、不使用和销售一次性发泡餐具;
6、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定点处置;
8、建筑施工场地、家庭装潢管理规范,文明、合法施工,运输车辆保持清洁;
9、小区、路岛、河道两侧无裸露地面,达到“出门十米见绿”的要求;
10、河道整洁,河面无漂浮物,岸边无违章和垃圾堆放;普及环保知识,设置环保宣传栏和环保公益广告。
22、绿色社区可开展哪些环保活动?
(1)关心环境质量。(2)监督环境执法。(3)参与政策建议。(4)选择绿色生活。
23、“绿色电脑”应具备哪些特点?
(1)“绿色电脑”应是低辐射的。(2)“绿色电脑”还应是无噪音的;(3)“绿色电脑”应采用人性化设计,满足使用者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需求。
24、什么是博帕尔毒气事件?
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
25、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该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6、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2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28、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29、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30、米糠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