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波军第三、四集团军向红军第十六集团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对此,红 军第十六集团军毫无思想准备,惊慌失措,迅速溃退,结果,暴露了第三、十五集团军 的侧后。 8月18日,波军各集团军全部转入总攻,使红军西方面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此时,远在明斯克方面军司令部内的图哈切夫斯基才得知波军发动翼侧攻击的消息。他 虽毫不迟疑地向前线红军发出了撤出战斗的命令,但为时已晚,部队无法执行其命令, 正在实施迂回的第四集团军以及第十五集团军两个师无力向东突围,只好撤入东普鲁士, 在那里被解除了武装。波军的反攻,使红军西方面军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被迫全线溃退。
到8月25日,波军推进到格罗德诺、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西布格河中游的符沃达瓦 一线时,红军西方面军在后方预备队的支援下,终于阻止了波军的前进,华沙战役至此 结束。 这时,俄波双方都已无力再战。因此,根据苏维埃政府的建议,俄波两国政府举行 了和谈。1920年10月12日,双方在里加签订了和约初步条款,1921年3月正式签订和约。
和约规定,俄波之间的国境线比《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寇松线”东移了200公 里,使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划归波兰。俄波战争以双方签和,达成妥协而告结束,这 个和约使苏维埃俄国赢得了西部边境的和平,从而能集中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节节胜利的红军在华沙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竟然败北,而节节败退的波军反而 转败为胜?斯大林指出:“当时我们对波兰民族因素的力量估计不足,为浩浩荡荡进军 的轻易胜利所陶醉,担负了经过华沙突入欧洲的力所不及的任务,激起了波兰绝大多数 居民反对苏维埃军队,因而造成了使苏维埃军队在明斯克和日托米尔附近的胜利化为乌 有的局面,破坏了苏维埃政权在西方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