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战役之罗斯巴赫和鲁腾会战

儿童资源网

古今战役之罗斯巴赫和鲁腾会战

  菲德烈命令部队继续前进,直抵波尔尼村为止。菲德烈亲自率领前卫10个营和60个中队领先,主力分为4个纵队接着在后跟进。军乐队一路吹奏着,军人们高唱着军歌: 我要克尽厥职, 我的地位是您所赐与, 我要坚强而勇敢的战斗, 当我这样战斗时,一定能成功! 有一位军官问国王,是否应命令他们停止不唱。菲德烈回答说:“绝对不必,有这样的士兵,上帝在今天一定会赐我以胜利的。”

  天刚拂晓,普军前卫在薄雾中进到波尔尼,与奥将罗斯提兹将军所率领的5个团遭遇。普军同时从正面和侧翼发起进攻,这只奥军立即被击溃,包括身负重伤的罗斯提兹将军本人在内的800名奥军被俘。不久晓雾全部散去,于是可看清奥军的全部,从尼配恩一直延伸到沙格秀兹为止,看得是那样的清楚,几乎其人数都历历可数。

  波尔尼村的丧失对于奥军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因素,不仅菲德烈从那里可以望见奥军的全部部署,而且这个高起的地形使奥军看不见普军的主力,正分为4个纵队向该村前进。当普军主力将到之际,菲德烈即派遣其前卫中的骑兵,去追击罗斯提兹的残部,并向鲁齐西伯爵指挥的奥军右翼逼进。鲁齐西以为这是普军主力的攻击,立即向道恩元帅求援。于是道恩把他的骑兵预备队和左翼骑兵之一部分,派往右翼增援。这时,普军主力的4个纵队,又合并成2个纵队。当他们到达波尔尼村之后,即在高地的掩蔽下,向右旋转,直指奥军左翼。普军行军序列如下:右翼在前,齐曾率领43个中队,毛莱斯亲王率领6个营,前面的前卫是魏德尔将军所率领的3个营。左翼在后,由李左将军率领,包括所有其余的步兵,侧卫为狄森将军所率领的40个中队。每一部分骑兵又有10个中队的轻骑兵,以供支援。后卫为尤金亲王率领的25个中队。

  查理士亲王和道恩元帅发现菲德烈的部队突然失踪了,遂幻想以为普军是全面退却了。道恩说:“普军已经走了,不要去骚扰他们!”可是正午后不久,又看到普军的头部,在罗贝亭兹和沙格秀兹之间出现了,从那里开始威胁奥军已经减弱的左翼。

  突然面对占压倒优势的普军,奥军左翼指挥官纳德斯提将军慌忙向主帅查理士亲王求援。但是已经太迟了,大约在下午1时,魏德尔在6门火炮的支援下,并由毛莱斯的6个支援营追随在后面,开始突击沙格秀兹防线。同时齐曾的先头骑兵也向奥军骑兵发起冲锋。到了下午1时 30分,纳德斯提这一翼被击溃了。在沙格秀兹与鲁腾之间的战场上,遍野都是逃兵,而普鲁士的骑兵则在后面追击,再往后面即为成双线前进的步兵。右面为魏德尔,中央为毛莱斯,左面为李左,全部又都获有重炮兵的支援,他们用纵射打击飞逃中的奥军。

  这时,查理士才明白已经受到了普军主力的奇击,于是匆忙召回已经派往增援右翼的骑兵。普军接着向鲁腾发起猛烈攻击。奥军在失望中作困兽之斗,普军一营一营地开上去,都未能获得成功。于是菲德烈又投入了他的近卫军。再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普军终于攻占了鲁腾镇。奥军在撤出鲁腾之后,把一个炮兵连移到了其北面的山岭上,在其火力掩护下,奥军步兵重新部署,企图发起反击。菲德烈命令部队继续追击,但却为奥军炮火所逐回,于是他在布特堡小山上设立炮兵阵地,包括超级重炮在内,将奥军扫退。

  当奥军被扫退时,正是下午4时。到了薄暮时,鲁齐西已经把奥军的右翼骑兵,集中在弗罗贝尔维兹,看见李左的步兵暂停不进了,于是即趋前向李左的侧翼发起进攻。对于鲁齐西而言,可以说是不幸之极,因为在拉达克斯多夫的村落后面,正隐藏着狄森的40个骑兵中队,这是他所看不见的。突然间,在布特堡炮兵阵地的火力掩护下,普军骑兵冲入开阔地中,30个中队从正面向鲁齐西冲锋,普军的龙骑兵攻击他的侧翼,而普军轻骑兵则迅速绕到他的后面。这一攻击具有决定性的效果,鲁齐西被杀,其部队均被击散。接着狄森又向右旋转,从后面向奥军的步兵冲锋,而魏德尔则从鲁腾附近,攻击奥军的侧翼。到了夜幕将垂时,奥军即全部崩溃,他们的退却变成如鸟兽散了。

  菲德烈跟踪追击,并挺进到里沙为止。他发现这个小镇中已经是挤满了溃兵。当他骑马进入该镇时,遇见了几个奥军军官,他下马向他们说:“晚安,先生们,我敢说你们一定不曾想到会在这里碰到我。我想在这里找一个寄宿之地,可以办到么?” 12月6日,菲德烈命令部队休息一天,第二天进到了布里斯劳,并派齐曾将军率领骑兵之一半,连同9营步兵和轻装部队,继续追击查理士和道恩。他们一直追到 12月9日为止,又俘获2000余人。12月19日,布里斯劳的守军1.7万人向菲德烈投降,鲁腾会战结束。在这场会战中,奥军伤亡1万余人,被俘2.1 万人,损失火炮116门,军旗51面和车辆4000辆。而普军仅伤亡6000人。

  鲁腾一战,菲德烈以劣势兵力,给予奥军以歼灭性的打击。除了希维德尼兹要塞外,收复了西里西亚的全境。而普鲁士也变成了欧洲最强的军事强国。对于这个会战,一位将军曾这样评论:“无论是在执行或后果方面,要想找到一个可与鲁腾会战相比拟的例证,那么在古代史中还可以勉强找到一个,而在近代史中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他在军事科学中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对于菲德烈所独创的体系,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最好的表演。”([英]约。弗。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2卷)

  拿破仑也说:“鲁腾会战,在运动、机动和决断三方面都是一个杰作,专靠这一个会战,即足以使菲德烈永垂不朽,而被列于世界上最伟大名将之林。他在这一战中所作的一切调动,都是合于战争原则的。他并不曾当着敌军的前面侧进,因而他的纵队是敌人所看不见的。在波尔尼战斗发生之后,奥国人就认为他一定采取前面高地上的阵地,当他们还正在坐待之际,他却在高地和雾幕掩蔽之下,并以前卫作佯攻,而将其主力继续前进,以来攻击敌军的极左端。”

  罗斯巴赫会战和鲁腾会战都是斜行的攻击序列,但一个是最坏的,而一个是最好的。在罗斯巴赫会战中,那是毫无将道之可言,法奥联军的指挥官根本没有计划,他们对于这种运动完全是外行,好像是对于一个并不了解的体系,照样硬抄一样,他们在普军完全可以看见的情况下前进,越过普军的侧翼。而联军步骑炮三个兵种之间,根本无合作可言。在鲁腾会战会战中,菲德烈是运动、集中、奇袭,然后再打击。三个兵种的部署和合作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此外,他的部下对于他的将才具有深刻的信心,这也是菲德烈获胜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