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战役之爪哇人民起义

儿童资源网

古今战役之爪哇人民起义

  1828年底,就在申托特获胜的同时,起义军的高级领导、宗教顾问摩佐叛变投敌, 这一事件标志着起义军走向低谷。在摩佐的带动和荷兰殖民军的诱降攻势下,起义军的 许多高级将领接二连三地向荷军投降。1829年9月,已是古稀之年、身为起义军最高顾 问的莽古甫美投向敌人怀抱。10月24日,连在战场上威震敌胆的申托特也变节投敌。掌 握后期起义军最高作战指挥权的申托特的投降,使起义军遭受了灭顶之灾。此后,虽然 蒂博尼哥罗仍机智英勇地同敌人周旋,但起义军面临的困难形势日益严重。起义军最坚 定的将领雅贝依在残酷的围剿中战死沙场,被荷军五马分尸,起义军其他首领有的壮烈 牺牲,有的落入敌人的魔掌,有的投敌叛变,蒂博尼哥罗身边的义军将领越来越少,起 义军的力量一天天被削弱。

  1830年2月,蒂博尼哥罗也产生了同敌人谈判的幻想。

  从2月16日到3月28日,他一步步走入敌人的圈套。当他在谈判桌上提出建立独立国 家的要求时,立即被逮捕。5月3日,他同家人一起被流放到苏拉威西岛。轰轰烈烈的爪 哇人民大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爪哇人民大起义在初期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战果,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包括华侨的大 力支持和土著附庸军队的消极厌战。同时,起义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也是重要 原因。

  当起义烈火迅猛燃烧时,蒂博尼哥罗就清醒地认识到,他面对的敌人是一支训练有 素、装备精良的殖民军,它还有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起义军人多势众,有满腔 的怒火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能压倒敌人的重要因素,但起义军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 练,武器主要是木棒、竹矛、刀剑等冷兵器,缺乏大炮等重型武器和枪支弹药,因此无 法同敌人展开大规模的正面作战(包括阵地战、攻坚战)。蒂博尼哥罗确立了游击战的 军事路线,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或利用有利地形打伏击战,或打夜袭战,或拖垮敌军 然后突然包抄猛击。这种神出鬼没的游击战使荷军疲于奔命,士气消沉,敌军由于疲劳 过度死亡的竟比战死的还多。

  但是这种战略战术要求起义军逐步向正规军过渡,不断建立根据地,从人民群众中 补充兵源和给养。一旦变成纯粹的消耗战,不能向新的军事水平发展,起义军的战果就 无法巩固和扩大,革命力量也会因敌人的军事和心理攻势而不断遭到削弱。蒂博尼哥罗 恰好走上了这一由轰轰烈烈到被动失败的道路。

  爪哇人民大起义之所以由强转弱、最终失败,除了上述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存在根本 缺陷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1.兵力对比上敌我悬殊。荷军除调遣大批武 器精良、训练有素的援军(最多时达2.1万人)外,还在游击区修筑了数百个堡垒,将 起义军的活动区分割、封锁。

  2.起义领袖蒂博尼哥罗是一个伊斯兰教徒,他把起义纳 入排斥异教徒的“圣战”范围内,限制了不同信仰的居民一同参加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甚至被殖民者所利用。

  3.蒂博尼哥罗虽然爱国反荷,但他囿于封建主阶级本质的束缚, 没有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进行政治和经济革命,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因而无法把民族解放战争从一个胜利推向另一个胜利,只能成为昙花一现。

  4.起义缺 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许多地区的起义是自发的,他们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拳头,易被 分割和各个击破。起义军虽以游击战为主,但却没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一旦革命 **过去,失去战争主动权,起义军就被迫四处逃散。

  5.封建王公贵族纷纷投降叛变, 加速了起义失败。

  虽然爪哇人民大起义失败了,但它消灭荷军1.5万多人,使敌人耗资2000万盾,烧 毁了无数种植园,惩办了许多殖民官吏,强烈地震撼了荷兰殖民者的统治,为亚洲人民 的民族解放斗争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