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统帅部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等因素,将列宁格勒定为其侵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德军统帅部认为,攻占列宁格勒,不仅可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且可以实现其政治目的。德军统帅部想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从而消灭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勒布元帅)辖第16(司令官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博克元帅)一部兵力和从芬兰进攻的军队协同下夺取列宁格勒、喀琅施塔得。第1航空队共 760架作战飞机,支援“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在芬兰东南部,两个芬兰集团军辖15个步兵师(内1个德国师)又3个旅,应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以及卡累利阿地峡转入进攻,与德军会合于斯维里河及列宁格勒地域。在芬兰集中的部队的行动,由德军第5航空队(240架飞机)和芬兰空军(307架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的掩护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于1941年7月1口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列宁格勒的进攻。此时与德军对峙的是:北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辖第7、第23集团军(共8个师),西北方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辖第8、第11、第27集团军(31个师、另2个旅),有22个师的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50%以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向列宁格勒,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卢加河是列宁格勒南面的重要屏障,北方面军首长建立的卢加战役集群(6个步兵师、2个民兵师、2所列宁格勒军校、1个独立山地步兵旅)在皮亚德舍夫中将指挥下已于战斗开始前向卢加河开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进攻前对西北方面军占有优势: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迫击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飞机多8.8倍。
为便于对两个方面军进行指挥,国防委员会于1941年7月10日成立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军事委员会委员为联共中央书记日丹诺夫),统辖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同时还成立了西方向总指挥部,西南方向总指挥部)。
在列宁格勒会战中,各方面军、舰队在城市接近地开始构筑防御地区。居民也同军队一起参加构筑。7、8月间每天都有数十万人参加防御作业。7月初,在900公里地带上(普斯科夫、卢加、诺夫哥罗德、旧鲁萨等市附近和卡累利阿地峡)进行工程构筑。列宁格勒周围建立了由数道环形地带组成的防御体系。在城市近接近地,在西南和南面构筑了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筑垒地域、斯卢茨克—科尔皮诺筑垒地域,在北面加强了卡累利阿筑垒地域。沿彼得戈夫(彼得宫城)、普尔科沃一线,也构筑了有抵抗枢纽部的防御工事地带。此外还建立了列宁格勒市内防御体系。根据党的号召,筹建了总数约16万人的民兵组织。在各企业中,技术兵器、武器和弹药产量与日俱增。
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防御(1941年7月10日—9月底) 德军粉碎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的猛烈抵抗,7月10日在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北接近地层开了进攻。几乎同时,德军在卢加、诺夫哥罗德、旧鲁萨等方向,在爱沙尼亚,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奥洛涅茨两方向实施了突击。7月底,德军付出了重大损失的代价,前出到纳尔瓦河、卢加河、姆沙加河一线,被迫在此转入防御并变更部署。在奥洛涅茨、彼得罗扎沃茨克、斯维里河等方向,苏联陆军在拉多加湖区舰队舰艇支援下于7—8月实施了顽强的防御战斗,至9月底前将德军阻止于斯维里河地区。8月,在列宁格勒近接近地展开战斗。8月8日起,德军在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方向转入了进攻。8月16日,苏军经艰苦战斗,放弃了金吉谢普,德军于8月21日前前出到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筑垒地域,企图从东南绕过该筑垒地域,冲入列宁格勒,但此企图被打破。8月22日起,在奥拉宁包姆方向开始了激烈的战斗;德军在此被阻于科波里耶东北。在卢加方向,卢加战役集群的军人英勇作战,击退了德军的各次冲击。在诺夫哥罗德—丘多沃方向,德军第 16集团军于8月16日夺取了诺夫哥罗德西部。争夺诺夫哥罗德东部的战斗一直延续到8月19日。敌人东进企图全被打破。随后,苏军退守小沃尔霍韦茨河对岸。在这些战斗中,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校指挥的坦克第28师官兵表现特别顽强。西北方面军在旧鲁萨地域实施的反突击,牵制了德军庞大兵力;迫使德军改变了突击方向,赢得了加强列宁格勒防御的时间,因而在这一战斗行动时节起了重要作用。8月20日,苏军放弃了丘多沃。在卡累利阿地峡,苏军自7月31日起实施了防御战斗,于9月1日前退至凯克斯霍尔姆维堡以东30—40公里一线。于是列宁格勒面临被合围的现实威胁。8月23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北方面军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为弗罗洛夫中将)、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9月5日起为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9月12日起为朱可夫大将,10月10日起为费久宁斯基少将,10月26日起为霍津中将),8月29日,国防委员会撤销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而将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直接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8月底,德军变更部署后沿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再度发起进攻,8月25日夺取了柳班,8月29日占领了托斯诺,8月30日前出涅瓦河,切断了沟通列宁格勒与各地联系的所有铁路。8月30日起,在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嘶克地域展开了最激烈的战斗,德军在此遭受重大损失,并被阻止住。但是,德军冲过姆加车站并于 9月8日攻占了施吕瑟尔堡(彼得要塞)之后,割断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从此开始了对该市的封锁。现在只能经由拉多加湖和空中保持同该市的交通联系。德军大本营9月21日《关于封锁列宁格勒》的报告提纲中指出;“……(2)首先我们要对列宁格勒进行封锁(严密封锁),如有可能,即以炮兵和航空兵破坏该城……(4)可让‘要塞守军’残部留没处过冬。春天我们将打入市内……凡是还活着的统统赶到俄国腹地或将其俘虏,要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并把涅瓦河以北地区割让芬兰”。希特勒统帅部在实施其骇人听闻的计划时,对该市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和炮击(列宁格勒会战期间,共向该市发射了15万发炮弹,投掷了 102520枚航空燃烧弹和4653枚航空爆破炸弹)。它想完全切断列宁格勒与各地联系,并用饥饿困死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