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听了很高兴,将这把宝剑收藏了起来。
不久,楚国首都来了一个自称名叫风胡的锻冶匠。风胡是越国人,不仅以锻制好剑而名闻天下,而且还能识别各种名剑。楚国许多对剑有兴趣的人,都请风胡鉴定宝剑。不论什么剑,风胡只要看一眼,就可讲出此剑是谁造的,什么时候造的,有什么特征。这消息很快传到楚王耳里,便把风胡召入内宫,要他鉴定那把来历不明的宝剑。
风胡拔剑出鞘,只听得嗡地一声,那剑似闪电刺入双眼。风胡倒吸一口冷气,将剑搁在茶几上,躬起腰对剑虔诚地行了个大礼,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话。这神神鬼鬼的行动,把楚王给弄懵了,两眼直瞪瞪地望着风胡。风胡的话音由小到大,“得罪你了,湛卢,我不知你到这里来了,有失远迎哟!”
楚王问风胡:“湛卢是谁?他在哪里?”
风胡仿佛眼梦里刚醒似地,慌忙说:“禀大王,‘湛卢’是这把剑的名字。这剑是越国名匠欧治子制造的。当年越王委托欧治子造了五把宝剑,将其中三把赠送给了吴王阖闾。吴王给这三把剑起了名字,即湛卢、磐郢、鱼肠。湛卢是三把剑中最好的一把,可称为天下第一剑。此剑为吴王所秘藏,怎么跑到楚国来了呢,奇事奇事!”
楚王听说自己得到的这把湛卢剑是天下第一宝剑,眼睛都笑眯了。不过,他又为这把剑来路不明而耽心:“既然此剑为吴王秘藏,怎么前几天早晨我见它突然出现在卧室呢,此事是凶是吉?”
风胡沉吟了良久,突然拍了个巴掌,说:“我想起来了,欧治子是我的朋友,他曾告诉我说,此剑是凝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天地之灵而铸成的。
佩于腰间,威势陡增,拔出此剑,百神助之,非王者不可有之。此剑还有灵性,若拥有者有违道义,它会愤然离去,自寻有德之王者。由此可知,此剑因吴王无道,离他而奔大王你来的。”
楚王猛然想起右令尹囊瓦说的神仙送宝剑的话来,既然两人的话不谋而合,可见是真的了。这种完全是胡说八道的话,楚王竟然深信不疑,他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上天是最公正的,最公正的哟!”忽然又不笑了,问风胡:“吴王有三把宝剑哩,其余二把剑还在么?”
风胡说:“磐郢剑,因吴王独生女儿染病而死,拿来陪葬了。鱼肠剑,已变为一堆废铁。大王你是知道的,吴王阖闾是杀了他的堂兄僚王,篡位自立为王的。他雇用刺客杀僚王就是用的鱼肠剑。这是丧天良的不道德行为,所以鱼肠剑消失了神力,变为废铁了。”
楚王悬着的心落地了,说:“如此看来,吴王一把宝剑也没有了,他已被上天所抛弃,从此我再也不用怕他了!”他奖赏了风胡许多金子。风胡得到了金子,就离开楚国到吴国去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孙武暗中安排的。剑是雇用高手神偷送进楚宫里去的。风胡神神鬼鬼的言行,也是孙武布置的。
孙武神不知鬼不觉地用伐谋的策略,使楚王心高气傲而轻蔑吴国。骄兵必败,孙武没花多少代价,就让楚王迈出了失败的第一步。
孙武还要让楚王迈出失败的第二步、第三步。他密切注意着楚国的盟友唐、蔡两个小国的动向,寻找离间的机会。
机会终于等到了。他派到楚国的奸细回来报告,楚右令尹囊瓦得罪了唐、蔡两国国君,他们很怨恨他。
事情是这样的。唐、蔡两国,每年都要向楚国朝贡一次。今年,唐侯带了一匹千里名驹,蔡侯带了一件狐皮制的珍贵战袍,前往楚国献给楚王。右令尹囊瓦欲得这二件宝物,竟然派人在半途将两人阻挡,既不让他们去见楚王,又不让他们离开楚国。唐侯手下有个小头目,头脑比较灵活,心想何必为一匹马而让主人不明不白地滞留在楚国呢,半夜里偷出千里驹,献给了囊瓦,说:“我家大王,称赞你德高望重,特令我献上千里驹!”囊瓦立即放了唐侯,让他回国。蔡侯得知唐尹脱身的办法后,便也将狐皮战袍送给了囊瓦。蔡侯离开楚国边界时,气哼哼地说:“太欺侮人了,我虽为弱国之君,但总有一天,我要过边界杀了襄瓦这个老贼!”
孙武立即以吴王的名义,给蔡侯送去一件狐皮战袍,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听说楚右今尹夺了大王心爱的狐皮战袍,我感到震惊。楚虽为强国,囊瓦不过是一个臣子,蔡虽为弱国,大王你是堂堂一国之君。当臣子的怎么可以对君王强取豪夺呢。我也是一国之君,对囊瓦的行为非常气愤。特送狐皮战袍一件,以示慰问。蔡侯看了吴王的信,不禁流出了眼泪。心想,楚国是强国,吴国也是强国,还不如和吴国结盟呢。
唐侯也收到吴王送的千里驹和一封信。他也流出了眼泪,准备投靠吴王。
数日后,蔡、唐两国派使者秘密来到吴国。正式表示和吴国结盟,共同对付楚国。送走使臣后,吴王高兴地对孙武说:
“将军英明,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我得到蔡、唐两国五万军队!”
伍子胥说:“楚王失去五万,我得五万,合计有十万军队呢!大将军的伐交计谋可真行呀!”
吴王对孙武说:“大将军,现在可以对楚用兵了吧?”
孙武说:“楚王听信风胡的话,失去了戎心,唐、蔡两国暗中背叛,又削弱了他的力量。伐楚的条件已成熟了。不过,用兵前还要做一件事。”
吴王问:“什么事?”
孙武说:“我们南面的越国,对我窥视已久。万一他们在我们北上伐楚时,乘虚率倾国之兵进攻,我们腹背受敌,一夜之间就亡国了。”
吴王背脊是惊出了许多冷汗,失声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孙武说:“派使者到越国去探探风声,就说我们准备伐楚,兵力和粮食都不够,向他们借兵借粮草。如果越国答应我们要求,则无犯我之意,到那时,才可以放心大胆去打楚国。”
伍子胥问:“万一越国拒绝呢?”
孙武说:“那他们一定会在背后攻我们。先下手为强,在伐楚之前,先解决它。”
数天以后,吴国使者到越国,向越王面陈吴王借兵借粮的要求。越王觉得事关重大,就与文臣武将商议,如何处置此事。武将胥抒说:“不能借,吴国人去打仗,让我们越国人白白去送死,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丞相范蠡对越王说:“吴王向我借兵借粮,并不是真的求我援助,实质是来打探我们意图的,看我是否会趁他伐楚之际攻其不备。”
越王大吃一惊,问范蠡:“这事该如何处理?”
范蠡说:“派使者送一信给吴王,说我国贫穷,兵力薄弱,只能支援点粮食。这样,吴王才会安心伐楚。一旦吴王离开吴国伐楚,我们就在背后打他们出其不意,占其领土,这是上策!”越王考虑了一会,觉得范蠡的谋略不错,便写了封信,调拨军粮500 石,送到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