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硝烟

儿童资源网

江城硝烟

  文化大革命不愧是一场完全彻底洗涤人们灵魂的革命,不论是男女老少、不论学问高低、不分职业职务、不分贫富贵溅,都不由自主地卷进了这场革命的旋涡。

  刘大刚虽然也和许多干部群众一样,身不由已地随着洪流漂泊,但究竟要革谁的命?革命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刘大刚在疑惑,许多的干部群众也找不出准确的答案。但此时,市团委干事王国全与市政建设局党委副书记陈世华分别领导成立了“江城市毛泽东思想红色江山造反兵团”和“江城市毛泽东思想革命到底战斗兵团”的两个相互对立的群众组织,分别出任各兵团司令。两派组织由开始的口头辩论,逐步升级到棍棒群欧,在“支左”部队“支持一派,压一派”的催化下,两派组织很快便发展到了枪械械斗。刘大刚便在此时经不住王国全的游说,出任了“红江”参谋长。

  “红江”最初拥有的枪支,是原“支左”部队417团为了支持“红江”自卫,支援配发的一小部分。“红江”有了枪支,便将对立派“革到底”轻易地赶出了江城市。

  “革到底”被赶出江城后,在省城群众组织“省革联”的支持下,通过与省城武装部沟通,以“明抢暗送”的方式获得了大批枪支,浩浩荡荡地杀回了江城市。“红江”因枪支少弹药不足,加之原支持该派的417团已经换防,新接防的“支左”部队不愿提供枪支,“红江”被迫撤出了江城。

  “红江”撤出江城,转移到了清川、临江一带暂时休整。这一带属三线建设基地,国家在此兴建了望江、华江、大江、岩山、岩岭、兴川、川华等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研制生产着当时我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六五式冲锋枪、六五式手枪、轻机枪、重机枪、六O迫击炮、一二O迫击炮、八五加浓炮等等,大部分产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越南,以支持越南的抗美卫国战争。最重要的是这一带地区的军工厂和农村乡镇,此时都是与“红江”观点相同的造反派组织占据了上风。

  “红江”司令王国全,眼见着那么多先进武器,每天被源源不断装上列车,顺着铁轨流向远方,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着如果自己手头有了这些先进武器,“革到底”还能将我赶出江城吗?如果“红江”有了这样的武器,还怕杀不回江城吗?但如何才能得到这些武器,却让王国全伤透了脑筋。

  恰巧,原大江厂检验车间主任,现在的“大江厂毛泽东思想捍卫兵团”后勤部长刘柱才,是刘大刚的战友。刘大刚请求刘柱才帮忙弄一批武器。刘柱才说事情太大,自己作不了主。再者大江厂生产的只有六O迫击炮和一二O迫击炮,品种比较单一,不利于成建制的装备。但现在有个有利条件,就是“江捍”接管了原枪械检测实验基地,各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必须统一送到基地仓库,以备检测实验后,才能转至军供站交付产品。建议“红江”司令王国全与“江捍”司令陆盛彬直接洽谈协商,只要陆盛彬开口,这事就好办了。

  王国全与陆盛彬经过磋商,事情竟然成了。不过,陆盛彬也不敢公然送枪送炮的,两人协商后,确定了“明抢暗送”,由“红江”以抢夺军工仓库的方式,赠送“红江”所需的武器。

  参谋长刘大刚与警卫员小高,此行便是奉命先前与刘柱才接头,了解各仓库武器储存情况。

  刘大刚与小高待在茅草丛中,一直到天黑尽才谨慎小心地摸到与刘柱才约定的三号军工仓库外墙边,等待着刘柱才的到来。

  约莫过二十分钟,刘柱才才急匆匆地提着一个包袱到来。刘柱才打开包袱,里面是两套军装,让刘大刚与小高换上,然后,领着二人对门岗哨兵称是军供站来检查仓库的,混进了军工仓库。在刘柱才的介绍下,刘大刚记住了各仓库储存的武器情况。虽然有“江捍”的暗中支持,毕竟是抢夺行为,时间不能拖得过长。因此,刘大刚决定目标定在离门岗最近的储存手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的三号、储存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四号、储存六O迫击炮和一二O迫击炮的六号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