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硝烟

儿童资源网

江城硝烟

  陈世华辞别戈云翔,出来碰上了杜虎。杜虎惊讶地问陈世华:“你怎么来了?”

  陈世华叹道:“一言难尽。跟我来的还有百多人,你得赶快想办法将他们安顿下来。其他事慢慢再说。”

  杜虎说:“我现在住在省城十九中学,那里好象还有两间破仓库没有住人。我这就过去问下,看能不能将大家安排在那里。”

  陈世华道:“那也比睡在大街上好多了。你快去联系,我等你消息。”

  杜虎急忙返回十九中,找到学校负责接待的老郑头说明了情况。老郑头倒通情达理说:“那两间仓库尽管破旧,但收拾一下,挤一挤也能住百十人的。比睡大街不知好了多少倍。你们就拿去用吧。”

  杜虎再匆忙地去找陈世华,照陈世华告诉的地址,很快找到了呆在街边休息的百余名“革到底”成员。杜虎忙将他们带往十九中,将百余人分成两拨,一拨收拾打扫仓库,一拨由杜虎领着去“省革联”领被褥被盖。

  十九中的两间仓库,以前一间是体操排练室,大约有六十平米;一间是课外活动室,约有近百平米。文革开始后,学校为了将教室腾出来接待大串联的红卫兵,就将破烂旧的课桌凳子堆到了活动室和排练室,这儿就成了仓库。众人一阵忙碌收拾整理干净后,住上百余人,虽然挤了点,但对已亲眼目睹了不少人睡大街的众人来说,已是心满意足了。不一会,杜虎一拨人抱着被褥被盖回来,大家七手八脚地铺上,便算有了个安身之处。吃饭问题是由“省革联”每天提供两次馒头。大家一路心焦疲劳,大多数人很快便躺在地铺里打起呼噜。后来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省城的大街小巷住满了挎枪带刀的各地逃难群众,街道上却24小时由赤手空拳的解放军战士在执勤巡逻。拿枪的人受赤手空拳的人保护,该算得上是一大奇观了。

  不久,“省革联”召集全省“保守派”组织头头开了一个“联席”会议。会上,戈云翔对全省两派对立组织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目前“省红总”系统占据了全省的大部分县市,是因为“省红总”系统已经完全背叛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以“造反”的名义,干着反革命的勾当。对无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众组织进行了反革命式的迫害。而“省革联”系统的群众组织,对“省红总”系统的反动性思想上认识不足,行动上太过仁慈,至使在全省各地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提出全省“保守派”组织联合起来,组建一支作风硬朗、英勇骁战、不畏牺牲的“特别敢死队”,配合各地“保守派”组织“以革命的武装打击反革命的武装”,准备一次坚决的反攻,夺回当地政权。各地“保守派”组织头头,纷纷表示赞同。很快,这支“特别敢死队”便组建成立,一千多名队员,个个身材魁梧,矫健灵活,精神抖擞;更是装备了我国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配备有反坦克火箭筒、重型机枪、一三O迫击炮、高射机枪等重型武器,最引人注目的是还配备了当时连部队都尚未装备的“自动火箭炮”,并将百余辆卡车改装成了装甲车。

  “特别敢死队”第一个反攻目标便定在了江城。68年元旦刚过,“革到底”接受了“省革联”提供的枪支弹药支持,配合“特别敢死队”浩浩荡荡地又杀回了江城。“红江”在“特别敢死队”的攻击下,仅作了两个回合的抵抗,便被“特别敢死队”的凶猛炮火打得溃不成军,慌忙撤出了江城。

  “特别敢死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了全省的“省红总”系统造反派组织。“省红总”率各地残余人员逃到了邻省整休,蓄备精力,开始酝酿策划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反攻行动。

  此时,各省市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省革委会”成立后,要求两派群众组织停止武斗实行联合。“支左”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开始强制干预武斗行为。两派群众组织间的大规模武斗形式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隐蔽性私刑迫害加剧升级。许多人不明不白地失踪,还有的人在街头、家里无缘无故地被冷枪射杀致死。一时间,许多城市里人心惶惶、恐怖弥漫。